多元性乍看能加強提供回饋意見的好處,但也有加劇撕裂團隊的風險。面對來自不同文化、性別、世代的聲音,要如何卸下每個人不自覺的防衛心態,真心給予並接納回饋意見?
公司開放混合與遠端的工作模式,照理來說能讓員工受惠,但女性員工的實際遭遇卻不是如此。因為企業在進行績效評估時,經常掉進三種不利女性職涯前景的偏見陷阱,本文解釋各項偏見的本質,並分享能讓績效評估更公正的干預措施。
《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進行第二屆「台灣最佳上市櫃女性CEO」調查,從全台1,700多家上市櫃公司中,共225位女性董事長或執行長、總經理(含董事長兼任總經理),挑選出30位傑出的女性企業領袖。本次名單,誰上榜?(調查說明與分析:〈全台最強女CEO亮相!展現溫柔領導的魅力〉)
儘管社會已普遍接受女性擔任高階主管,但在《財星》500大企業裡,女性擔任CEO比例不到20%。台灣1,700多家上市櫃企業中,位居董事長、副董事長、執行長、總裁、總經理等職務的女性,在今年3月底的調查統計,才225位,約12%,均遠低於男性。
從小打排球的經歷,讓劉琍綺養成堅持到底的意志力。文科出身的她,如何在工業電腦領域闖出一片天?
當年離開大公司自己創業,廖芳祝與丈夫林文智選擇「另闢蹊徑」,專攻相對「冷門」的機能鞋製造領域,成功打開新市場。在這段創業故事中,廖芳祝扮演什麼樣的關鍵角色?
管理學界鮮少探討女性身分在為企業創造價值方面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國立臺南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曹瓊文,與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的陳世哲兩位教授,參與並協助本次調查,他們從數據中發現哪些特點?
在傳統由男性領軍的商業世界中,女性的身影漸漸嶄露頭角,無論在傳產、服務、金融,還是科技業,無論是領導人家族、專業經理人,或創辦人,她們都打破了柔弱的刻板印象,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繳出亮麗成績。《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進行第二屆「台灣最佳上市櫃女性CEO」調查,從全台1,700多家上市櫃公司中,共225位女性董事長或執行長、總經理(含董事長兼任總經理),挑選出30位傑出的女性企業領袖。當整體大環境愈發充滿不確定性,這些女性如何發揮溫柔又堅定的力量?她們如何以具有韌性的風格,領導企業面對挑戰?本次調查將展現這30位女性的獨特丰采。(調查/遠見民意研究調查、國立中山大學策略與人力資本研究中心)
女性在職場往往對自己沒有信心,懷疑自己不夠好,是個冒牌貨。本文認為,與其強調信心,不如鼓起勇氣做事。勇氣會培養更多勇氣,繼而生出信心。作者提供了三個策略,讓妳大膽出擊,解決冒牌貨症候群。
百事公司前執行長盧英德(Indra Nooyi)多次被《富比士》雜誌評為「全球50大最具影響力女性」,且在職期間提出讓公司市值成長149%的「目的性績效」架構。她同時身兼母親、妻子、女兒等多重角色,還要應對女領導人在職場上的挑戰,盧英德如何調適心態,並從中取得平衡?
公司開發出新產品時,該怎麼取名字?不同的命名方式會影響公司獲利嗎?本文明確告訴經理人:會,而且影響重大!
MANAGING YOURSELF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