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主管們常感到納悶,為什麼自家產品功能優異、銷售人力充足,且也已投入大筆教育訓練費用,業績還是不見起色?那是因為他們忽略了其中一個重要環節,也就是沒有用對的激勵方式來鼓舞銷售人員。
新近關於激勵銷售人員的研究,正在挑戰傳統習以為常的最佳獎賞方式。這些踏出實驗室、走向工作場所的研究,發現經理人必須謹慎設定與調整目標,甚至發現發放獎金的時間點也有學問:期末發放比期初發放更具激勵效果!
企業往往以銷售人員創造的營收等回顧型指標,來評估他們的價值,但這些指標無法顯示他們未來的表現,結果導致對銷售人力的投資錯誤。本文說明如何預測銷售人員未來的績效,並據此來為他們量身打造訓練與獎勵方案。
要轉變策略,必須先調整支付團隊薪酬的方式。沒有銷售背景的人,卻負責建立新創企業的銷售團隊。這個看來不實際的冒險之舉,卻是正確之舉:學工程出身的作者,以實際的數據、資料、計畫,打造出一流的銷售團隊。 特別企畫》HubSpot 如何利用銷售競賽提高績效?
安德瑞.索特納斯(Andris Zoltners)這位銷售人力分析方面的先驅,在本篇專訪中,深入探討銷售人員的薪酬相關議題。
績效管理的功能不彰。這個七分鐘的短片,呈現德勤管理顧問公司如何徹底改造自身的系統。
作者分析了五十家優秀的家族企業,結果發現以下的共同作為:建立良好的治理措施,把家族與企業分開;小心維護公司特色;根據公司價值觀和當事人能力,評估未來領導人;考慮最高領導人選時,採用嚴謹的遴選程序。
本文堪稱是策略家的教戰手冊。作者歸納出要成功打造數位平台,必須先找到以下五個基本問題的答案:能否一次吸引到大量使用者?能否單獨針對個別使用者提供價值?如何獲得顧客的信賴?如何向使用者收費?自家平台是否應和舊系統相容?
在四項道德原則上獲得好評的執行長,交出的財務成績,優於未獲好評的執行長。
擺設俗氣的大型郊區商店,總是有最優惠的價格,對嗎?而設有舒適美食區的都市商店,價格總是最高?
社群媒體的人脈聯繫,可能對就業機會的成長產生「加速效應」(accelerator effect)。
西方多國籍公司的亞洲高階主管,為何紛紛離職?
績效管理的重點應該是「績效」,而非只是管理。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教授李瑞華導讀《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2015 年4 月號的〈績效管理再進化〉(Reinventing Performance Management)一文,總結出四個關鍵的觀念和行為的轉變,並對台灣企業提出建議。
台灣企業面臨著空前轉型壓力,「人才」是企業列為最優先的管理議題;然而,占台灣上市櫃總數七成四的家族企業,卻有著與非家族企業不同、特有的人才管理困境。 人才可以說是台灣企業當前最為嚴峻的管理挑戰。
個案中的這家公司,推出一個專案,讓表現良好的員工,可以享有「在家上班、遠距工作」的福利。這些在家工作的員工,深感自己獲得賞識,因而績效日益提升,但留在辦公室的同事,卻因這樣的差別待遇變得士氣低落??
美國莊臣公司之前的四代領導人,建立了以下的價值觀:企業必須擁有的最重要品質,就是讓公司值得信賴;而要贏得這樣的聲譽,企業必須努力去爭取。直到現任執行長仍嚴守恪遵,因而做出寧損營收也不傷害價值觀的決策。
在1500 年代,北歐到處都是繁榮的貿易中心,商業剛開始蓬勃發展。
作者進行研究,探討高階主管需要哪種類型的建議,以及取得這類建議的方式。結果顯示,他們必須尋求公司外部受矚目的資深領導人,才能得到這樣的指導。但這樣的安排,還是有些棘手的層面,例如,導師和學員如何配對。
他曾經有長達二十年的時間,是全世界最佳西洋棋手。由蘇聯體制訓練出來的卡斯帕洛夫,目前已成了眾多年輕棋手的導師。他滿懷熱情地提倡西洋棋運動,也直言不諱地批評西洋棋世界聯盟(World Chess Federation)和俄羅斯政府的貪腐。
神經科學、臨床心理學實驗結果發現,追求「酷」的消費,能帶給我們更具意義的社會經驗。對我們的自我意識來說,「酷」不只是可以增強你的自尊心;它也會反映你想跟世界溝通的立場,讓我們想跟其他人連結。
在大數據時代,企業的競爭力往往取決於從舖天蓋地的資料中尋找意義的能力。因此,現代的知識工作者,或許不必具備高深的統計分析技巧,但一定要懂得數字分析背後的邏輯和原理,並學會如何完善傳達分析結果的意義,做為行動的依據。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