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數人眼中,領導人應該是高調外向、擅長社交的形象;但特力集團創辦人李麗秋,卻以沉靜、內斂的性格,撐起近四百億的企業版圖。近期她接受Podcast《請聽,哈佛管理學!》的專訪,暢談自己的創業歷程、婚姻生活,以及「沉靜的領導力」如何帶領特力集團跨越風浪。
洛克菲勒家族如何讓財富百年傳承?在全球市場波動下如何制定投資策略?台灣企業與高資產人士又能從中學到什麼,避免「富不過三代」的困境?(本集來賓:洛克菲勒全球家族辦公室首席投資官 張致銘)
AI已經成為人人都能使用的工具,因此,推出AI產品的公司也必須「稽核」自家產品可能對使用者造成的危害。本文具體說明,稽核自家AI可能遇到哪些困難,以及領導人可以提供哪些協助,克服這些困難。
愈來愈多私募股權公司選擇投資由創辦人親自領導的公司。但由於文化、對控制權的看法、長期目標各不相同,導致彼此的合作關係出現摩擦。本文分別針對創辦人與PE投資人,提出這些問題的解方,釋放合作關係的巨大價值。
【S2#22-3】本集來賓:洛克菲勒全球家族辦公室首席投資官 張致銘
綠電公司曾瀕臨破產,靠政府出手紓困,並在新任執行長艾力克斯的帶領下重獲新生,但他的鐵腕作風引發利害關係人不滿。此時,艾力克斯因長期過勞病倒,請長假休養,這期間改由臨時執行長代掌大局,也獲得不少支持。幾個月後,艾力克斯表示已恢復健康、準備回歸,但董事會卻陷入決策拉鋸……
董事會在與管理階層互動時,往往採取僵化的單一模式:對管理階層言聽計從,把自己當成橡皮圖章。但董事會應該要視決策類型與脈絡,靈活調整互動模式:被動、導師、伙伴、控制。也就是說,必須成為敏捷的董事會,才能為組織帶來最大價值。
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甫落幕,台灣政府積極響應,環境部成立「綠色戰略辦公室」,由上而下推動減碳工作。此外,政府也將於2025年開徵碳費,鼓勵企業進行減碳投資。氣候治理需要政府、企業和全民共同努力,一起邁向2050淨零目標。
百事可樂(Pepsi-Cola)與可口可樂(Coca-Cola)是全球兩大可樂飲料,兩者有很相似的起源,從19世紀末由藥劑師在美國南部成立,後都被轉手發展迄今,其中百事可樂更是經歷兩次破產後,多次改變商業模式與競爭策略一路追趕,成為龍頭可口可樂的勁敵,其中多次嘗試不同的彎道超車策略,值得玩味。
氣候變遷的證據愈來愈多,因此,大眾也愈來愈要求企業的董事會將氣候治理納入職責範圍。那麼,董事會該如何做出良好的氣候治理?本文提出8項具體標誌,也說明董事會必須面對的種種挑戰。
在企業致力於擴張規模的同時,別忘了適時來一場「減法」運動,透過「斷捨離」讓資源配置更有效率。
LEADERSHIP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STRATEGY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