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會在與管理階層互動時,往往採取僵化的單一模式:對管理階層言聽計從,把自己當成橡皮圖章。但董事會應該要視決策類型與脈絡,靈活調整互動模式:被動、導師、伙伴、控制。也就是說,必須成為敏捷的董事會,才能為組織帶來最大價值。
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甫落幕,台灣政府積極響應,環境部成立「綠色戰略辦公室」,由上而下推動減碳工作。此外,政府也將於2025年開徵碳費,鼓勵企業進行減碳投資。氣候治理需要政府、企業和全民共同努力,一起邁向2050淨零目標。
百事可樂(Pepsi-Cola)與可口可樂(Coca-Cola)是全球兩大可樂飲料,兩者有很相似的起源,從19世紀末由藥劑師在美國南部成立,後都被轉手發展迄今,其中百事可樂更是經歷兩次破產後,多次改變商業模式與競爭策略一路追趕,成為龍頭可口可樂的勁敵,其中多次嘗試不同的彎道超車策略,值得玩味。
氣候變遷的證據愈來愈多,因此,大眾也愈來愈要求企業的董事會將氣候治理納入職責範圍。那麼,董事會該如何做出良好的氣候治理?本文提出8項具體標誌,也說明董事會必須面對的種種挑戰。
在企業致力於擴張規模的同時,別忘了適時來一場「減法」運動,透過「斷捨離」讓資源配置更有效率。
企業打著永續旗號,以華而不實的包裝獲取消費者信賴,這樣「漂綠」的行為已經愈發受到抵制。歐洲議會已通過反漂綠法令,且計畫於2026年前徹底法律化,企業應及早應對。
近期在美國,許多永續發展的腳步似乎停頓,比如對氣候變遷或DEI的議題都熱情退減,甚至有「噤綠」的趨勢。本文回顧從「企業圓桌會議」訂立「企業的目的」之後相關議題的發展,並梳理未來的方向。作者鼓勵領導人,在當前不被看好的背景下,我們需要加速行動,構建更具韌性的企業,付出果斷的領導力,來確保一個可持續且公平的未來。
很多人去日本旅遊時,必逛的購物中心—永旺(AEON),其歷史可追溯至1758年;在歷經260年以上的轉折發展、三合一的歷史併購後,成為日本及亞洲最大的百貨零售企業之一。永旺集團如何透過合併,將規模做大,打造永續經營的策略?
ESG相關領域,不但投資人數日益增加,金額也愈來愈龐大。然而,投資人所依據的ESG評等卻有著3種結構性的偏誤,導致ESG投資成效不彰。作者建議,不要再把E、S、G綁在一起,並讓企業宣示各自的重點項目,才能讓ESG相關投資發揮最大的影響力。
行動派股東時常被上市公司視為干擾,甚至是威脅。但研究發現,他們往往能促進公司股價的上漲。因此,經理人應該學習他們的行動方法,而不是只顧著打壓他們。本文介紹經理人可以從行動派股東學到哪些技巧,來因應他們的介入,並從中找出公司的新價值。
企業在百年的發展進程中,或多或少會經歷高低起伏的不同週期。而碰到特殊情況時,大股東是助力或阻力,為企業百年發展的成敗關鍵。
MANAGING YOURSELF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AI and Machine Learning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