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是「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出生和去世的月份。我們特地在本刊11月號製作了杜拉克的專題,不僅為了紀念這位啟發了許許多多後人的睿智大師,更重要的是,大師留給我們的智慧遺產,到如今仍不過時褪色。
有些巨作,在事過境遷之後,往往有不合時宜之虞。尤其在面對當今前所未見的經濟風暴時,許多習以為常的理論似乎失靈。然而,作者表示,杜拉克的著作中,都曾針對這些全球性的困境提出警告,並早已指引出未來該走的道路。
杜拉克,管理大師中的大師,他的著作等身,關注的面向幾乎遍布整個管理學的領域。杜拉克對經理人的啟發不因時間流逝而過時,因為經理人除了可從他的觀念受益,更重要的是學習他如何構思出這些觀念。這對企業人士的決策與執行,都有很大的幫助。
杜拉克認為,大部分創新的業務構想,源於有系統地分析七個領域的機會。精明的經理人,確保組織持續密切關注這七個領域。但只靠分析還不夠,一旦看準機會,還要發揮想像力,才會成功,這就是所謂的「功能性啟發」。
杜拉克認為,每個組織都該有一套「經營理論」,如果沒有清楚、一致、重點明確的理論,便無法成長。但他也強調,這套理論必須與時俱進,否則公司會停滯不前。他以通用汽車為例,似乎預見了該公司在這波風暴中的命運。
在環保意識當道的大潮流下,綠色能源變得極為重要,也極具發展潛力。然而,目前以傳統方法利用再生能源,仍有不足之處。其實,就跟推廣創新一樣,成功的關鍵在於把焦點從發展個別技術,轉向建立全套的新系統。
隨著即時社交媒體的興起,社群服務的規則也變了。現在的顧客關係管理,遠比以前來得更難以掌控,也更複雜多變。這是因為網路興起後,在線上結合的社群力量聲勢驚人,企業必須緊跟這樣的潮流,才能為自己再造一片天。
分別銷售產品或服務,已經很難在市場上立足。創新的銷售方式,是結合兩者的商品組合。然而,企業卻常在還沒建立好機制前,就推出錯誤的組合,落得失敗的下場。那麼,如何打造成功的混合銷售組合?本文提出四項法則。
在一般的認知中,營利機構才需要策略,如此才能賺更多錢,讓企業持續成長,但若是做好事,就不必在意效能問題。其實,為了強化對社會的影響力,慈善基金也必須精確訂定目標、以務實做法達成目標,並有系統地持續改進。
對企業而言,房地產很重要,卻極不受重視,管理責任往往落在較低階的幕僚身上。其實,房地產與企業營運,甚至策略息息相關。因此,企業應該思考本文提出的五大管理箴言,充分發揮房地產的策略價值。
想像一下,要是財務長不懂基本財務,公司會遇上什麼災難?這正是你的公司大多數員工面臨的情況。他們在個人生活上,其實就是差勁的財務長,卻要負責家庭的理財政策,以及評估複雜的貸款、投資、保險服務。因此,你能提供給他們最棒的福利之一,就是理財教育。
企業經常面臨棘手的大問題,這些問題無法精確定義、千變萬 化,而且原因很複雜。多倫多大學羅特曼管理學院(University of Toronto's Rotman School of Management)院長、《商業設計》(The Design of Business ,哈佛商業出版社)一書作者羅傑.馬丁(Roger Martin)說,為尋找解決方案,經理人必須採用一個由三個階段構成 的「知識漏斗」(knowledge funnel):正視難解問題,發展出啟發性 或粗略的經驗法則,以及創造出一個演算法或逐步解決問題的公式。
主管在關鍵時刻當啦啦隊長,比當暴君更能夠激發員工更好的績效。
被稱為「大師中的大師」的管理學開創者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其思想跨越了管理領域,影響深遠。杜拉克從人類福祉的角度出發,揭示了社會發展的趨勢與變遷,並強調多元主義與全球化的挑戰。本篇作者為元智大學講座教授許士軍,將探討杜拉克的核心理念,及其在現代管理中的價值。
對重大的任命案,人資主管能有多大的影響力?經歷企業醜聞的蘇格夏保險公司,目前執行長的職位懸缺。 對外徵選後,人力資源總監艾琳中意的人選,卻不獲董事長青睞。在拉鋸的意見差異下,艾琳該怎麼做,才能讓老闆聽她的?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