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革管理推升慈善事業
推升慈善事業
Galvanizing Philanthropy
在一般的認知中,營利機構才需要策略,如此才能賺更多錢,讓企業持續成長,但若是做好事,就不必在意效能問題。其實,為了強化對社會的影響力,慈善基金也必須精確訂定目標、以務實做法達成目標,並有系統地持續改進。
想持續改變環境、社會、經濟,就要自律,但許多基金會、捐款機構,以及可能立意甚佳、很有心的富裕人士,卻一直很難做到這點。企業必須對市場負責,政府必須對選民負責,慈善機構卻不受這些節制,能自由地進行實驗和冒險。不過,由於外界很少提供坦誠的意見回應,也不太會要求它們負責,因此慈善投資機構(及它們的董事會)沒有足夠的經驗,無法客觀評估本身的效能,也無法對相關計畫和人員作出困難的決定。
在當前的經濟情況下,若無法讓資源和組織發揮最大效用,後果會更為嚴重:在2007年的高峰期,美國的慈善基金會資產總值曾高達6,800億美元,現在卻銳減了20%至40%。許多慈善投資機構並不滿意本身在改變社會方面的成效;他們協助的兒童和家庭,沒有原本期望的那麼多,對氣候變遷的影響也不如預期。就像世界其他地方的慈善機構一樣,美國的七萬五千多個基金會大多知道必須改變,但不確定該怎麼做。
根據我們的經驗,不論外在的經濟情勢如何,發展慈善策略本來就是一個反覆進行的流程,必須很有紀律地自問三個基本問題,而且確實答覆:如何定義成功?要怎麼做才能促成改變?長期來看,該如何改善工作成效?我們認為這個流程就是要做到「明確、務實、變得更好」
在當前的經濟情況下,若無法讓資源和組織發揮最大效用,後果會更為嚴重:在2007年的高峰期,美國的慈善基金會資產總值曾高達6,800億美元,現在卻銳減了20%至40%。許多慈善投資機構並不滿意本身在改變社會方面的成效;他們協助的兒童和家庭,沒有原本期望的那麼多,對氣候變遷的影響也不如預期。就像世界其他地方的慈善機構一樣,美國的七萬五千多個基金會大多知道必須改變,但不確定該怎麼做。
根據我們的經驗,不論外在的經濟情勢如何,發展慈善策略本來就是一個反覆進行的流程,必須很有紀律地自問三個基本問題,而且確實答覆:如何定義成功?要怎麼做才能促成改變?長期來看,該如何改善工作成效?我們認為這個流程就是要做到「明確、務實、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