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的議題熱度雖然有減少,但其發展趨勢並沒有停步,我們在虛擬世界中進行各種體驗的日子總會來臨;然而,這是否表示各種實際存在的地點,比如辦公室、美術館、電影院或者演唱會就沒有存在的必要呢?尤其是疫情過後,人們對於是否還需要實體辦公室有了更多思考,那麼實體位置的存在,會被元宇宙取代嗎?
亞馬遜於2022年夏天收購大型初級照護供應商One Medical,並於11月宣布結合線上藥局服務Amazon Pharmacy推出Amazon Clinic的線上醫療診所服務。此舉有望扭轉美國極具爭議的醫療體制問題嗎?亞馬遜是否能從過往的成功經驗中借鏡?或這些經驗可能成為阻礙?
亞馬遜在2022年11月宣布,將結合線上藥局服務Amazon Pharmacy,以及夏天收購的One Medical,在美國境內推出名為Amazon Clinic的線上醫療診所服務。Amazon Clinic的前景如何?目前尚未定論,不過我們可以從亞馬遜取得成功的三大關鍵面向:簡化、實驗、重組,來觀察它的照護市場可以有怎樣的發展?
傳統上認知,企業存在的目的是為股東創造價值,但情況已經改變。2019年時,美國企業圓桌會議發布宣言,認為企業是為了所有「利害關係人」的利益而存在,而利害關係人包括「顧客、員工、供應商、社區和股東」,並且有高達181位執行長簽署;如今,響應這個理念的企業只增不減。不過,改變企業目的並非只是簽字或嘴上呼籲,實際上該如何配合,關乎策略如何規畫,那麼領導人該注意哪些問題?
研究顯示,大約60%到90%的策略計畫從未被徹底實施。大多數人會直覺認為,一定是因為執行不力,但還有許多常見的原因,會被領導人忽略。很多時候,真正的問題出在「地圖」畫錯了,而非「地貌情勢」崎嶇難行,也就是說,可能策略本身就出了問題,但領導人未有察覺,直到進入執行層面,遇到阻礙才被動解決。本文列出四種最常見的錯誤,請領導人仔細審視自己的策略,及早調整。
近年來,企業界開始流行敏捷法,積極呼籲數位轉型,這股熱潮並非憑空而來,而是因為我們所處的時代愈發多變、充滿不確定性。我們現行的大部分架構,都是在較穩定的時期開發出來的,難以適應快速變化的環境,因此我們需要新的框架。本文提出在這種時刻制定策略的三大關鍵,幫助導人校準方向。
任何策略都需要有效的執行才有意義,不然就只是空想。無論制定的策略本身正確與否,多數公司都欠缺執行力,本文即提出三大步驟,讓策略能有效地開始執行:(1)清晰的策略,(2)適當的組織,以及(3)有效的管理。領導人在這三個階段都有許多問題需要回答,若你能逐一解決,想必就能將腦中的策略變成現實。
如今,轉型的課題無所不在。技術的發展創造了對數位轉型的需求,氣候變遷創造了對綠色轉型的需求,而新冠疫情或烏克蘭戰爭等衝擊,創造了對危機轉型的需求。方方面面都需要轉型,領導人如何捋清各種轉型需求的特性,並進行管理?本文將轉型分成四大類別,助領導人因應複雜情況,妥善管理轉型。
現在,我們已經不必為了讓機器學習,去處理龐大的數據,而是能夠根據人們自身的經驗、感受及直覺來教導機器。這樣極度人性化的科技發展,為策略創新打開廣大的可能性,比如特斯拉不同於傳統汽車業,不在硬體上推陳出新,而在軟體上不停迭代,車主等同駕駛一台持續進化的汽車,而車主的使用經驗也可成為回饋數據,持續幫助軟體進行最佳化的更新,如此相輔相成。領導人如果能夠看見人類與科技的根本人性連結所帶來的機會,就可以預先採取行動,掌握未來。
【2022 ESG國際大師論壇】ESG是近幾年全球新顯顯學。《哈佛商業評論》英文版創刊於1922年,今年慶祝創刊100週年,《哈佛商業評論》繁體中文版特別邀請ESG領域的國際研究先驅與權威、哈佛大學商學院講座教授喬治.塞拉分(George Serafeim)越洋視訊演講(越洋Live演講整理報導請點此)。論壇下半場,由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系名譽教授周行一、台灣默克集團董事長李俊隆、信義企業集團創辦人周俊吉、中華電信總經理郭水義、臺灣大學管理學院院長胡星陽接續分享。
不確定性代表風險,但也可能帶來機會,關鍵在於如何「因應得宜」。如果因應得宜,組織就有機會超越目前業務的界線,並且可能朝意料之外的方向擴展。不過,想辦到這點需要轉變觀點,企業領導人也要具備新的心態。比起過往檢視公司「能夠」做什麼,現在更應想像公司「可以」做什麼。本文提供重新制定策略的四大步驟。
MANAGING YOURSELF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COMMUNICATION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