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雜誌
  • 我要訂閱
  • 推薦關鍵字:
    內容分類
    熱門主題
    • 所有主題
    訂戶限定
    我的帳戶
    • 登入
首頁
   選單   
  1. 首頁
  2. 主題分類
  3. 個人目的與價值觀

個人目的與價值觀

追踨主題

 

推薦閱讀

跟壓垮你的工作壓力說放手

  • 個人生產力
  • 數位版文章
  • 愛麗絲.博耶斯
  • 分享
  • 2022/07/02

你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 創新
  • 紙本文章
  • 克雷頓.克里斯汀生
  • 分享
  • 2010年7月號-執行悍將
瀏覽所有主題

你是否對工作用情太深?

  • 自我管理
  • 數位版文章
  • 梅洛蒂.懷丁

能找到一份自己熱愛的工作,實屬不易,但若你對工作用情太深,也未必是件好事。不管你對工作內容的熱愛程度有多高,過於在乎、投注太多心力,反而會傷害你自己,對工作本身也不見得有幫助。本文提出幾項警訊,如果你有類似情況,請注意「拉開距離」。

  • 分享
  • 2023/01/14

缺乏動力?想想你的工作如何幫助他人

  • 激勵員工
  • 數位版文章
  • 約翰.柯爾曼

大多數人在工作時並不投入,缺乏動力。公司員工如果工作缺乏動力,公司成功的機會就會變得更低。我們要如何激勵自己?公司要如何激勵員工?本文建議工作必須轉變心態,公司也必須改變企業文化,以服務為取向,透過服務六大關鍵群體,來獲得更大的成功。

  • 分享
  • 2023/01/05

以價值觀領導

  • 個人目的與價值觀
  • 紙本文章
  • 鄧嘉玲

今日不只個人得了解自身價值為何,企業也必須清楚界定自己的價值觀,並與員工協調至一致,如此以來更能幫助公司正向成長。

  • 分享
  • 2022年11月號-價值觀經營學

楊應超:我轉換15個工作是為了成長機會,薪水不是擺第一

  • 個人策略與風格
  • 音頻
  • 請聽,哈佛管理學!

【#50-5】本集來賓:柯克蘭資本董事長 楊應超  

  • 分享
  • 2022/10/28

你公司真正支持的價值觀是什麼?

  • 個人目的與價值觀
  • 精選專題
  • 保羅.英葛蘭姆崔尹珍

近幾年的社會變動,讓企業無法再對「我們公司的價值觀是什麼」這一提問保持迴避或緘默;不僅如此,公司的價值觀若與其員工的價值觀一致程度愈高,包含員工績效、流動率、投入程度、健康福祉在內的諸多面向,都會得到提升。具體應該怎麼做?本文提供五個步驟的實施方案。

  • 分享
  • 2022年11月號-價值觀經營學

劉安婷:任何地方的勝利組,都不等於我的人生會有意義和價值

  • 影響力
  • 音頻
  • 請聽,哈佛管理學!

【#48-5】本集來賓:Teach For Taiwan (TFT) 創辦人 劉安婷  

  • 分享
  • 2022/10/18

零工工作者只能成為「毫無感情的工作機器」?

  • 個人目的與價值觀
  • 數位版文章
  • 艾瑞克.安尼西克

在叫車平台填入「禁止聊天、禁止播音樂、要備有酒精」等特殊要求,已經愈來愈頻繁;誠然,為了進行服務管理,給顧客更好的消費體驗,並非壞事,但凡事都難免極端。有些乘客在滿足要求的同時,並沒有意識到司機也是人,彷彿對方只是一台駕駛機器,旁若無人在車上嘔吐;主管無視這類工作者的身心狀況或途中遭遇的各種意外,只關心是否使命必達。因為零工工作者不直接隸屬於組織,就只能被視為「毫無感情的工作機器」嗎?

  • 分享
  • 2022/09/26

塞拉分:你的選擇可以改變世界!

  • 永續
  • 紙本文章
  • 張彥文

為什麼亞洲企業的ESG影響力罕為人知?如何既顧全企業目的,兼善天下;又能保證獲利,證明企業實力?怎麼才不讓企業目的成為空談?本刊越洋專訪喬治.塞拉分(George Serafeim),請他為我們的讀者,提供一份獨到的管理錦囊。

  • 分享
  • 2022年8月號-贏在不確定年代

跟壓垮你的工作壓力說放手

  • 個人生產力
  • 數位版文章
  • 愛麗絲.博耶斯

沒有人願意每天工作到筋疲力竭,但為什麼還是常常感到難以負荷的壓力?撇除有毒的工作環境或惡質主管,是否還有部分原因,是因為某些認知偏誤造成的呢?比如你的同事即便下班也隨時待命,導致你覺得自己也應該要這麼拚;或者你因為不好意思拒絕別人,結果攬下太多工作。本文提供一些建議,讓你放下緊繃的情緒,好好檢視自己的工作節奏。

  • 分享
  • 2022/07/02

學會刪減,別再做低價值的工作!

  • 時間管理
  • 音頻
  • 請聽,哈佛管理學!

【#5-3】想想看,你的手頭上有多少低價值、不符前景的工作?  

  • 分享
  • 2022/03/15

六種跡象,告訴你該離職了

  • 職涯轉換
  • 數位版文章
  • 約翰.柯爾曼

在美國,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許多人重新思考人生與工作的意義,因而出現大批離職潮。在台灣雖然沒有這麼明顯的趨勢,但每逢農曆年節到228連假的這段時間,也是一波職場異動的高峰期,刺激每個工作者,或多或少去思考自己是否還要堅持現有的工作。如果你確實對於「離職」產生猶豫不決的念頭,可參考本文提出的六項觀察指標,來評估那個「說再見」的時間點,是否已經到來。

  • 分享
  • 2022/02/26

熱門主題

留任員工


EMPLOYEE RETENTION

追踨主題

公私部門合作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追踨主題

領導


LEADERSHIP

追踨主題
哈佛商業論
  • 登入

收藏至

  • 新增資料夾
查看個人圖書館

分享""

URL
  • Facebook
  • Twitter
  • LinkedIn
  • Line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