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轉型 翻轉既有經營思維,擘畫從系統到文化的數位藍圖

翻轉既有經營思維,擘畫從系統到文化的數位藍圖

黃男州強調,金融交易本身高度流程化,轉型不僅能提升效率,還能累積大量數據;張智傑攝。

【第五屆數位轉型鼎革獎—年度領袖獎-大型機構組暨創新商模轉型獎-大型企業組楷模獎暨AI應用特別獎】數位轉型不僅是導入系統,更是從經營模式到組織文化的變革。對外,黃男州善用數位平台的特性,翻轉「大戶優先」思維,讓更多小資族成為未來潛力客群;對內,他帶領高階主管進修AI課程,也鼓勵創新文化、廣納年輕人才。

1992年成立的玉山銀行,規模雖然不是國內最大,卻長年以清新專業的形象,在競爭激烈的銀行業中異軍突起。尤其是金融科技創新、數位體驗設計等,都是強項。

截至2025年8月,玉山銀行的數位營收已占個人金融業務近六成五,數位客戶的平均貢獻收入,更是傳統顧客的近3倍,基金、信用卡、貸款、外匯等產品的數位銷售占比都超過八成。

長年耕耘數位轉型的結果,也反應在獲利數字。2022年之後,玉山銀行的稅後淨利,每年均以20%以上的比例快速攀高,也讓玉山銀行自2022年起,連續四屆都奪得數位轉型鼎革獎的榮耀。今年,身兼玉山金控董事長與玉山銀行董事長黃男州,更是一舉抱回大型機構組的年度領袖獎,肯定其多年來帶領玉山銀行致力數位轉型的傑出成果。

談到如何帶領玉山銀行8,500多名同仁邁向數位轉型,黃男州首先指出,領導人對於數位轉型的內容必須深入了解,思考如何與產業的特性結合,確定從什麼地方出發,最終要達成什麼目標。

陪「小戶」茁壯

黃男州認為,數位轉型最終會帶來銀行經營型態的大轉變。「凡走過必留下痕跡。」他指出,與實體作業相比,數位化更能全面蒐集顧客需求與行為軌跡,進而找出痛點,改善體驗。

舉例來說,在實體分行時代,顧客到銀行辦理業務,常常每辦一項業務就要重新填寫一次個人資料,但內容往往有八、九成是重複的,常引來顧客抱怨。數位化就能將這些流程整合。現在玉山銀行的數位平台,只要填寫一次資料,就可以同時申辦台幣帳戶、外幣帳戶、信用卡和小額信貸等7項業務,過程更簡化、更順暢。

但數位轉型帶來的真正價值,不只是流程加快或節省人力,更深遠的在於經營思維。以財富管理為例,過去往往會優先服務少數身家上億的客戶,因為理專都是人力成本,用來照顧小額投資客群,不合成本效益。所以即使總金額相同,但銀行會選擇服務一位資產一億元的客戶,不會選擇一萬名只有一萬元資產的年輕族群。

但數位轉型翻轉了這個思維。「現在我們會選擇服務一萬名年輕人。」黃男州解釋,數位世界的遊戲規則完全不同,平台一旦建置完成,邊際成本幾乎為零,服務一位「大戶」和服務一萬名「小戶」的成本差異不大。

更重要的是,這些年輕人雖然現在只有一萬元,但10年後可能成長到百萬,甚至更多。如果銀行能在數位平台上緊緊黏住他們,不僅能長期收穫客戶忠誠度,也能分享他們財富不斷壯大的成果,效益將遠超過一名億元大戶。

然而,銀行傳統的組織以管理分行為核心,但當數位交易愈來愈普及,銀行就必須思考如何重塑組織結構與文化氛圍。這也是黃男州著力最深之處。

重視教育訓練 培養團隊數位思維

推動轉型文化,必先從高層開始改變。玉山銀行設立「AI高階經理人班」,由黃男州帶領,包括總經理及各單位一級主管共同參與,學習AI的原理、應用場景與使用注意事項。黃男州強調,課程內容並非訓練主管學寫程式,而是要知道AI能解決什麼問題、需要哪些資料,學習判斷與運用的能力。

訓練上課時數不但高達40個小時,課程結束後,主管必須通過考試並完成一份專案報告,確保主管們確實吸收。除了主管外,玉山銀行還陸續開辦經理人班、中階主管班,將AI課程正式融入內部培訓體系,確保數位思維能夠向下扎根。

另外,玉山銀行更開啟國內金融業風氣之先,在董事會下設置「科技諮詢委員會」,由黃男州擔任召集人,邀請前Google台灣分公司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臺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特聘教授盧希鵬等人共同參與。讓董事會成員了解數位轉型可能帶來的新商業模式,以便做出正確的決策及資源配置。

除了管理層要擁抱數位,組織內部也要跟著動起來。在黃男州規畫下,玉山銀行將資訊處等4個相關處室人員,整合成一支「科技聯隊」,在日常營運中導入跨功能團隊模式,以敏捷開發加速創新週期,目前這個團隊的人數高達1,000人。

實驗、安全感文化吸引年輕人才

為了吸引更多人才,玉山銀行還在銀行業傳統的「儲備幹部」MA招募中,加入「科技儲備幹部」,參與者多來自理工背景。這項計畫2016年推出,至今已培育出30多位技術專家,成為科技創新的後備力量。

黃男州曾經好奇問過這群年輕人,為什麼放棄科技業較高的薪水,選擇加入金融業?得到的答案是金融業相對「活潑」,能夠參與產品設計與規畫,並在專案落地後親眼見證成果。

成就感也來自於玉山內部鼓勵創新的文化,而且願意花時間等待及容錯。黃男州指出,銀行必須區分「成熟業務」與「新創業務」,前者像是房貸、信用卡,顧客需求明確、趨勢可預測,管理重點在於效率與精準執行。

然而,當銀行進入數位轉型,許多新創業務往往沒有明確答案,唯有透過實驗,摸索出最佳解決方案。黃男州要求各級主管,在嘗試新計畫時,不需要急著在短期內交出成果,應該給予同仁更大彈性。「董事長常說,只要符合法令,又不傷害顧客權益的事,就大膽放手去試。」玉山銀行數位暨客群處協理邱雪姿說。

自建核心系統及大語言模型

為了讓數位轉型的過程更加順利,黃男州還強化了內部的「軟實力」,一是2020年啟用自建的全新核心系統;二是自建大型語言模型。

玉山銀行1992年成立時,就是採取自行開發的資訊核心系統;然而,隨著顧客數突破800萬人,舊有系統逐漸難以負荷。黃男州決定自2016年啟動這場「換心手術」,由內部自建,確保系統具備彈性與擴充性,不會受制於現有的商業套裝軟體。

歷時4年,新系統於2020年正式上線,也讓玉山銀行成為台灣第一家將核心系統完整搬上雲端的銀行,更為下一階段數位轉型奠定基礎。

隨著生成式AI崛起,玉山銀行於2023年著手建構了符合金融業規範與需求、具備高合規性的內部AI助理——GENIE 平台。透過與科技大廠合作,串接其大型語言模型,同時確立玉山銀行生成式 AI 的長期發展藍圖。

黃男州帶領玉山銀行的數位轉型,不只是技術導入,而是從系統、組織、人才到文化的全面革新,並試圖在穩健與創新之間找到平衡,讓數位轉型真正成為玉山銀行發展的核心動能。

【小檔案|玉山銀行】
成立時間/1992年
董事長/黃男州
2024年營收/719.6億元
主要業務/個人金融、法人金融、財富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