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來,建立自有品牌,成為不少台灣廠商的重要課題,特別是製造業生存環境日益轉壞,台灣廠商從ODM轉型成「自有品牌企業」OBM(own brandmanufacturing)的需求更加殷切。在全球化競爭日益激烈的同時,品牌對企業的貢獻愈來愈明顯,有了品牌,不僅可增加顧客的忠誠度,對企業永續發展及獲利更是有明顯的幫助。
幾年前,一位大型電影公司老闆與我共進午餐時提及,他主要的問題不在於找不到好人才,而是找不到好構想。此後,在對外演講時,我都會詢問聽眾是否同意這種看法。結果,每次贊成與反對的比例幾乎都是五五波,這讓我大感意外,因為我自己完全不能苟同這位老闆。他會有這樣的看法,是源自於對創意的誤判,過度誇大原始構想在打造原創產品上的重要性。這也反映企業在進行突破性嘗試時,對於應如何控管可能的大風險,有著很深的誤解。
新的大腦研究顯示,領導人可藉由了解「同理心生物學」來提升團體績效。《EQ》作者丹尼爾.高曼認為,高效能領導不在於全盤掌控或高超的技巧,而是擁有「社會智力」,才能真正帶動部屬、組織,甚至是客戶與合作伙伴。
創新,不能只顧原創性,而不管有沒有市場性。只要把顧客必須做好工作的每個步驟一一展開,就能從中發掘創新的大好機會,順勢推出突破性的產品和服務。
今天,當企業的CSR(社會責任)問題被提出來討論時,很多人都以為這是企業與社會的對立概念,其實,CSR不是現在才提出的新概念。因此,我們有必要追溯到原點,重新審視一番。
本文羅列了七大錯誤策略,這些策略多半看來沒什麼問題,也許還很動人,充滿可預見的前景;甚至,也不乏成功的例子......。 但,為什麼最後會導致大敗?且看25年來最不可原諒的企業經營失敗案例,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教訓。
廣受矚目的「長尾理論」說,在數位世界裡,利基型的商品,比暢銷商品來得有利,實際上,從一些銷售數據看來,結果並非如此:暢銷商品不僅比以前攻下更多市場,就連銷售曲線尾部的消費者,也不見得只喜歡利基型商品。
許多重要學者都已著書、做研究報告,以及寫文章,探討企業領袖如何協助公司提升生產力;可是卻冷落了非營利事業這個主題。本文作者體認到,非營利組織若要讓工作的影響力倍增,提升生產力就是個效果強大的方法。作者因此決定針對這個議題加以探討,本文分析三家非營利組織如何在服務品質不打折的情況下,成功地降低成本。
經濟蕭條時,你受雇的企業通常會有一套計畫來度過苦日子。但,你有嗎?景氣低迷,公司的獲利可能會大幅衰退,精簡人事,往往就可以減少成本支出。但身為員工,面對可能的裁員,該如何因應?可有保住工作的好辦法?
全球金融大環境變化快速,我們也必須跟著轉變。換句話說,如果要趕上潮流,發展出一套新秩序,或是新的遊戲規則,就必須揚棄過時的思維模式,聚焦在三個關鍵趨勢上,找出新金融時代的獲利之道。
牛津和劍橋這兩所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兩校長達180年的划船比賽,能帶給傑出的企業團隊什麼樣的教訓?我以組織民俗誌學家的身分,和劍橋划船社相處了七個月,從訓練的第一天起,一直到比賽結束為止,目睹教練使用一種挑選團隊的技術,很值得企業經理參考採納。
很多美國公司一直都在逃避碳信用市場(carbon-credit market),特別是中型企業。延遲參與的心態可以理解,畢竟這類市場仍在演進中,而且主要出現在海外。然而,等到美國國會制定溫室氣體法規後才參與,是很危險的事。
四年前,托基爾.左尼發現他患有自閉症的小兒子,具有不尋常的記憶力,以及辨認細節的特殊才能。這種能力雖然罕見,在自閉症患者中卻是常見的特徵,左尼從中看出機會,協助這些機能失調者找到具生產力的 工作。他原本是丹麥一家軟體公司的技術主管,因此知道這對軟體測試公司來說,是很重要的特質。於是,他離開公司,自行在哥本哈根開創Specialisterne。這家軟體測試公司有51位雇員,其中37位是自閉症患者,合計營收達兩百萬美元。
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未能充分利用他們的資料資產,即使那些靠挖掘資料來尋求策略洞察力的公司,往往也只挖到表面而已。然而,資料的市場價值其實非常龐大,而且不斷在成長。以資本密集的貨櫃航運業來說,有人估計過,運送貨櫃的一半價值,存於相關的資訊中。例如,貨物的來源資料,能加速貨櫃通過海關的安全檢查;卸貨船舶的時間表,則有助於安排及時的卡車與鐵路運送進度表。
1980年,我和我未來的丈夫羅傑.布朗(Roger Brown)從耶魯企管研究所畢業時,我們沒有立即接受管理顧問的工作,而是先去柬埔寨的難民營執行一項緊急計畫。當時越南剛入侵柬埔寨,逐出紅色共產政權,成千上萬的難民逃到泰國邊界。
太多企業一直致力於品牌形象的建立,而沒有能夠發展出一套以「品牌領導企業壯大」的策略。
今年春天那三個月時,本刊主辦了一系列「綠色哈佛商業評論」(HBR Green)線上論壇,總共分成六大部分,探討綠色企業策略相關的最佳實務及新思維。企業界領袖針對環境議題,對關鍵性企業領域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提出許多具爭議性的問題。世界各地的與談者及讀者都熱烈發言、討論;他們包括各種規模的企業高階主管、顧問、公用事業主管、學術界人士。
企業制訂策略與決策,傳統多以SWOT分析求解。1979年哈佛商學院的波特教授(Michael Porter)開始陸續發表競爭優勢、競爭定位的理論後,他所發展的五力分析等方法,迅速成為主流的策略分析工具。
當台灣企業快速國際化,本土企業財務長的工作是什麼?光寶科技財務長林群表示,在全球化的發展下,必須有策略眼光,才能確實負起全球運籌的重責大任。財務長要扮演好本身的角色,有兩個基本功夫:建立制度,提升人才。
台灣人工作時間之長,在全球排行中名列前茅,近幾年經濟不景氣,失業率升高,使得企業經營者和上班族工作壓力備增,連帶也影響生活品質與個人的能量指數,能量管理議題因而日益受重視。
大家都認可創新是21世紀最重要的策略性管理手段。不管在市場、職場,或是運動場,要在任何激烈競爭的場域超先勝出,全力創新是最具爆發力的有效法門。但在競爭的壓力下體認創新的重要,絕不保證就此可以獲致優異的創新績效。更大的挑戰、更新的課題,由此開始。
資本主義時代,掌握資本的企業與個人對社會的影響力大增。百多年前,資本主義制度源頭的西歐已是如此。而今,現代商業文明的全球經濟更加如是。
奇緣公司向來提供企業最精緻的語言及文字廣宣服務,因此廣受歡迎。但現在問題來了:有海外公司以較低廉的價格搶進美國市場。儘管公司老謀深算的顧問,確定自家的創造力不會被低成本競爭者比下去。但真的是這樣嗎?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