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DEI風潮升溫,許多企業開始噤聲,不再高調談論多元平等。但保持沉默,可能讓利害關係人對你的價值觀產生懷疑。來自紐約大學法學院的研究指出,企業可以透過幾個策略,持續傳遞DEI承諾,同時降低法律風險:讓你的公共事務或溝通團隊參與;以書面方式記錄組織的DEI做法;培訓主管如何針對DEI進行溝通。
【S2#EP18-3】本集來賓:知名資深媒體人 范琪斐
許多傳統的DEI做法往往聚焦於「不可以」,比如不可以說錯話、不可以忽視特定群體。然而,這種負面強調的方式,反而讓員工因為害怕犯錯而選擇沉默,甚至引發對立和抵觸情緒。與其強調「別這樣」,不如鼓勵「微包容」,也就是日常工作中,透過一系列小而刻意的行為,確保每個人都能參與並受到重視。無論你的身分是同事、主管、領導者,都可以幫助創造微包容文化。
沒有人喜歡在工作環境中遭遇不文明的對待。男性和女性在不文明的環境中都較不願意分享想法,但女性卻更可能因為擔心性別反彈,而選擇隱藏自己的想法。本文進行兩項有 3,000 多名參與者的研究,從中發現,儘管女性在文明的團體中和男性一樣會踴躍發言,但在不文明的團體中,她們更傾向隱藏自己的想法。這種「選擇性沉默」不僅削弱了團隊的多元觀點,也讓企業錯失寶貴的創新機會。
多元、公平與包融(DEI)雖然備受關注,但近年來的反彈聲浪也讓企業開始重新思考:既有做法是否流於表面化,讓 DEI 成為一種形式上的政策,而非真正促進公平的機制?本文提出新框架:「FAIR」,也就是以公平(Fairness)、機會(Access)、包容(Inclusion)和代表性(Representation)為核心,讓現有的DEI工作與時俱進,進化成結果導向、聚焦於系統、協力共行及注重雙贏的做法,打造所有人都能受益的組織。
隨著川普上任,多元、公平與包容(DEI)將面臨更嚴峻的挑戰,企業在這股反撲浪潮中,該如何維持自身的DEI承諾?過去,跨國企業在LGBTQ+(分別指女同性戀者、男同性戀者、雙性戀者、跨性別者、性身分疑惑者)權益受限的國家,曾採取三種模式的策略來維護 DEI:「入境隨俗」模式(遵守配合但不要百依百順);「大使館」模式(建立企業內部避風港);「倡議者」模式(試圖影響法律與社會規範)。這些模式或可做為當前局勢的參考。
2024年對永續發展來說非常艱難,期間有三大問題最值得關注:選舉和政治動盪威脅社會進步;企業在推動永續與追求ESG上不敢聲張;永續發展報告讓企業不堪負荷。儘管如此,企業若有勇氣挺身而出,彌補國家政府減少的幫助,2025年仍能重回創造繁榮世界的道路。
退休看似美好,卻伴隨許多隱藏壓力:我們能真正放下工作嗎?是否有足夠的財務保障?如何賦予生活新意?對於那些長期以工作為中心的人來說,退休更是一場心理挑戰。無論焦慮源於財務、健康,還是時間安排,識別壓力來源並做好情感上的準備,可以讓你更平穩地適應退休的六個階段,以減少焦慮,展開一段充滿意義與成就感的新旅程。
現今,因為不滿左派的倡議與「覺醒」理念,一股「反ESG」運動正在興起,讓企業放緩了ESG作為的腳步。要在這種環境中與利害關係人溝通十分困難,領導人需要了解ESG或永續概念是如何被用作批評的工具,並且評估這些批評者是否真誠。本文作者提供一個2×2矩陣,提供實用的應對策略。
【新世代領導】年輕世代離職率高的其中一個原因,就在於「感覺沒受到尊重」。上一輩在職涯發展的過程中「被罵上來」,帶著「媳婦熬成婆」的心態,也用同樣的方式帶人,而忽略時代風氣已經改變。在強調「多元、平等與包容」的社會氛圍中,主管應思考如何恰當地回應部屬。
多元平等與包容(DEI)不僅是道德價值,更是企業成長的新動力。若品牌能增強包容性,消費者就會提升購買意願,例如囊括各種族群與體態的芭比娃娃。本文提出可以提高品牌包容度的架構,全面推動你的成長。
LEADERSHIP & MANAGING PEOPLE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MANAGING YOURSELF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