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與包容 反正就是「不可以」?用「微包容」打造更融洽的職場

反正就是「不可以」?用「微包容」打造更融洽的職場

Richard Drury/Getty Images

許多傳統的DEI做法往往聚焦於「不可以」,比如不可以說錯話、不可以忽視特定群體。然而,這種負面強調的方式,反而讓員工因為害怕犯錯而選擇沉默,甚至引發對立和抵觸情緒。與其強調「別這樣」,不如鼓勵「微包容」,也就是日常工作中,透過一系列小而刻意的行為,確保每個人都能參與並受到重視。無論你的身分是同事、主管、領導者,都可以幫助創造微包容文化。

如果員工有強烈的歸屬感,或者覺得自己與公司很合拍,會是一大好事:員工更為投入、更能創新、工作效率也更高。為了營造這種深度的包容感,公司常用的方式是打造一種熱情而友好的文化,像是支持員工資源團體(employee  resource group),或是出資舉辦康樂時間或舉辦異地團隊會議(team offsite)等公司活動。但在工作上,真正能夠激勵你的並不是那些康樂時間──不論辦得多成功,這樣的激勵仍然不夠真實、不夠深刻。真正重要的是。員工是否能夠實實在在覺得對手上的工作有所貢獻。

我們認為傳統的DEI(多元、平等與包容)做法不夠完整──我們也懷疑,正因為這種不完整,才讓DEI在全美招致強烈反感。如果認真思考,會發現包容的重點並不在於感到「暖心舒適」,而是要創造所有團隊成員都能充分貢獻心力的環境。而要讓人覺得自己可以充分貢獻心力,就是主管能在開會時支持成員,同事能夠互相合作。也是做好腦力激盪、決策、設計、服務顧客、與供應商合作,以及規畫。而這也是影響公司利潤與員工體驗的重中之重。

有太多時候,DEI的規畫與政策會強調負面。有些形式的DEI就是會造成分裂與讓群體敵對,像是要求「不准說這個」「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