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不僅帶來嚴重的人道危機,也對烏克蘭企業造成非常大的衝擊。領導人怎麼領導企業度過這場戰爭?本文訪問了10位烏克蘭企業高階主管,發現他們都有三個共同的特質:韌性、目的感與同理心。
2023年的經濟前景混沌不明,企業領導人為了擺脫困境,往往依據傳統的觀點,削減成本,尤其是CSR方面的支出。但這究竟是有效的策略,或是讓企業走入死胡同,將考驗企業領導人的智慧。本文列舉四大原因,說明為何在2023年持續投資CSR,仍舊是企業的必要之舉。
回顧2022年,我們經歷了許多嚴峻而充滿不確定性的事件,舉凡烏俄戰爭、通膨、新冠疫情再起等,都對企業的ESG與永續構成了挑戰,但也創造了機會。許多企業主動或被動做出了有利於ESG與永續的決策。企業在這一年究竟如何因應ESG與永續,本文列出了10項大事,讓讀者一窺究竟。
現在的社會洋溢著憤怒的尖銳情緒。人們很容易受到鼓動,會用激烈的手段捍衛自己的價值觀,而這讓管理更加不易。領導人該如何在針鋒相對的氛圍中,與利害關係人相處?
今日的企業,在ESG的實踐方面愈來愈透明,卻主要聚焦在自身完全擁有或完全控制的企業,而忽略了合資企業。然而,合資企業的組合愈發複雜,包含許多是均等持有或不擁有控制權的合資企業,而這部分對自身公司的ESG表現與風險影響巨大。若想與合作伙伴共同提升ESG作為,本文提出三項建議機制可供參考。
早在20年前,當時身任哈佛商學院院長的尼汀.諾瑞亞就得出結論:優秀領導人的典型特徵,較不在於持續擁有的特性,而更在於他們有能力看出並調整因應特定時刻創造的機會。這個觀點在今日看來十分精準。他指出形塑世代精神的六個因素,以及這六大因素正產生什麼樣的變化;領導人需要做好準備。
中國的疫情清零政策、俄烏戰爭、各國保護主義抬頭……這些局勢都促使通貨膨脹持續高漲,形成不健康的市場、供應鏈危機,並如此惡性循環。面對這樣的挑戰,企業領導人應如何因應?
看到近年來種種減緩國際商業活動的事件,包括中美脫鉤、新冠疫情,到如今的俄烏之戰,不禁令人懷疑:全球化的時代是否即將終結?本文作者從四個角度進行分析:貿易流動、資本流動、資訊流動、人員流動。他從中判斷,全球化的崩潰不會發生,但不可避免會影響諸多國際商業活動。企業在調整全球策略時應體認到,即使在痛苦的轉變時期,仍有很大的連續性,經理人應該避免做出代價高昂的過度反應。
永續之風也颳進時尚圈,各知名品牌都在行銷活動中大肆宣揚,自己如何以永續的方式來營運。於是我們看見蘑菇製成的瑜伽墊和甘蔗製成的運動鞋,布滿了零售貨架,或是快時尚品牌的門市裡放著「舊衣回收箱」,讓消費者買得「心安理得」。但這些作為大多是「表面工夫」,許多品牌發布的永續報告書也不可信。Timberland前營運長指出這些弊端,並提出可行的解決之道。
【#9-2】聯合利華前執行長保羅波曼(Paul Polman)任職期間,連續11年,永續發展專家都把這間公司評為全球第一。
【#9-1】紐約淹大水、北極圈內小鎮測到38度C高溫,全球極端氣候加劇,企業必須主動承擔責任,致力於永續發展,「淨正向宣言」或許是你可以參考的目標。
LEADERSHIP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TALENT MANAGEMENT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