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鼎新、革故」的精神,《哈佛商業評論》繁體中文版再次與SAP攜手,開辦第二屆數位轉型鼎革獎。31位來自產官學研的專業評審,從五大門類選出數位轉型典範,獲獎率僅二成,競爭激烈。在多數科技、傳產、服務業的積極參與中,這次也有醫療院所共同角逐,顯示數位轉型在這幾年已經深入各個行業。本屆也增設「ESG特別獎」,彰顯優秀的數位轉型策略,亦能帶動ESG作為,成為企業永續發展、迎戰未來的最強引擎!
【第二屆數位轉型鼎革獎】從網購到APP叫車;從買早餐漢堡到便利商店咖啡;從高速公路繳費到醫院的掛號批價……我們的生活之所以如此便利,正是因為各行各業都在啟動數位轉型。台灣的數位轉型浪潮百花齊放,不僅涵蓋消費百態,從製造到醫療等各行各業,已積極導入數位工具,同時帶動ESG表現,成為低迷經濟中的逆勢成長力!
秉持「鼎新、革故」的精神,《哈佛商業評論》繁體中文版再次與SAP攜手,開辦第二屆數位轉型鼎革獎。
今年2月出任SAP全球副總裁、台灣總經理的陳志惟,在資訊產業超過二十年經驗,也是第二屆《哈佛商業評論》「數位轉型鼎革獎」的評審委員之一。
數位轉型不只提高營運績效,更是達成ESG目標的強力推手。我們可從本次榮獲「ESG特別獎」的六家企業身上,看到數位力化為永續力的各項創新。
【第二屆數位轉型鼎革獎—數位轉型大型企業組 領袖獎】在全台灣,幾乎沒有人沒使用過隸屬於富邦媒體科技的MOMO購物網,住在雙北地區的網購一族,想必對六小時內到貨的服務印象深刻。之所以能做到出貨如此迅速,正是因為總經理谷元宏深信,用數據來提升消費體驗,是他們唯一的選擇!
【第二屆數位轉型鼎革獎—數位轉型大型企業組 領袖獎】一般人的刻板印象是傳統產業很難轉型,尤其是很多資深員工的慣性不易改變。但勤美董事長林廷芳在接任之初,就意識到數位化的力量,他深知,「傳統製造業」如果不改革,競爭力就將隨風而逝。
【第二屆數位轉型鼎革獎—數位轉型中小型企業組 領袖獎、綜合數位轉型服務業組 精銳獎楷模獎】早餐是很重要的一餐,但我們總是要焦急排隊,聽老闆娘逐一吆喝「鮪魚蛋、大冰奶」。這個令人無奈的情況可以翻轉!饗樂餐飲就靠數位力,免除顧客的消費痛點,同時讓業績在疫情中逆勢成長30%!
【第二屆數位轉型鼎革獎—ESG特別獎、卓越營運轉型獎大型企業組 首獎、智慧製造轉型獎大型企業組 首獎】阿凡達、畢卡索,這兩個詞跟資通訊產品的設計與製造有何關聯?緯創資通巧妙抽取這兩者有關「虛實轉化」的概念,做為其關鍵數位平台的名稱。而阿凡達與畢卡索有怎能麼樣的威力,能讓緯創成功推動數位轉型?
【第二屆數位轉型鼎革獎—ESG特別獎、智慧製造獎大型企業組 楷模獎】七年前,面對對岸的強勢競爭,同業紛紛擴廠追趕,但友達反其道而行,回頭選定位於龍潭的老廠房,以數位轉型的力量將其脫胎換骨,如今成為全集團的獲利冠軍!
【第二屆數位轉型鼎革獎—商業模式轉型獎中小型企業組 首獎】物流就是「從倉庫到你家」?其實物流還包括貨品的揀貨、包裝、派送員調度,與貨品保存等繁複事宜,而台灣在這部分的管理,長久以來十分落後。永聯看準商機入世,並遭遇有如創業般的挑戰。身為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張建泰如何擘劃這份宏圖,用數位力扭轉局勢,甚至開創新局?
【第二屆數位轉型鼎革獎—綜合數位轉型服務業組精銳獎 首獎】數位轉型是漫長且持續的挑戰,但關渡醫院在一年半內就有顯著的躍進。一間醫院就像大型企業一樣複雜,而且與人們切身的健康直接相關,院長陳亮恭是如何讓包括醫護人員到社區民眾,都成為數位轉型的一部分呢?
【第二屆數位轉型鼎革獎—卓越營運轉型獎中小型企業組 首獎】「數位轉型只有起點,沒有終點!」這是普祺樂實業總經理張深閔的口頭禪。身為大型連鎖賣場的通路代理商、供應商與服務商,普祺樂常因資訊不夠即時,被廠商誤解吃悶虧,直到接觸數位轉型概念,才豁然開朗。張深閔做了哪些努力,翻轉原本反對開發APP的團隊,獲得鼎革獎肯定?
【第二屆數位轉型鼎革獎—綜合數位轉型製造業組精銳獎 首獎】「我們的速度就是要快快快!」宇瞻總經理張家騉一語道破產業商機,同時也是他推動數位轉型的重點所在。宇瞻科技推出數位轉型五年計畫,按部就班導入新系統,並調整員工的心態。如今成果初見,轉型為宇瞻創造怎樣差異化的競爭力?
「你知道這個產品在亞馬遜上賣多少錢嗎?」這句插在YouTube廣告中的台詞因為出現太頻繁,曾在網上形成熱議,也從側面反映大多數商家的困惑:我是否要進軍亞馬遜?又該怎麼活用平台的資源,而非反受其害。從上架前的決策到上架後的挑戰,賣方如何衡量其中利弊?
非數位原生的品牌,若想跨足電商,只能加入諸如亞馬遜這樣的平台,陷入大宗商品化的價格戰嗎?在加入與不加入之外,還有第三種選擇,就是建立自己的「品牌旗艦平台」,凸顯自家商品的差異化。不過,想要成功打造一個自己的平台,該怎麼做?
在中國,線上直播的商務市場在2020年達到1.2兆元人民幣,占線上購物市場的10%。在美國,直播商務的銷售額在2020年為60億美元。當傳統的電視購物轉為能更吸引年輕消費者的「直播帶貨」,品牌應及早耕耘,鋪展未來市場。
現在的銷售流程,已經不只是傳統上靠著銷售代表與顧客接觸,賣完一次性產品就結束。如今的顧客還有更多、更複雜、更個人化的需求,銷售團隊需引入數位化的力量,徹底改革組織,才能用更有效的方式服務顧客。但大多組織的嘗試都以失敗告終,應怎麼做才對?
企業落實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的ESG,已是近年台灣企業與政府努力的方向。《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為慶祝原文版創刊一百週年,特別邀請近日才剛出版ESG領域重磅著作《目的與獲利》(Purpose & Profit)的哈佛商學院講座教授喬治.塞拉分(George Serafeim)越洋直播演講:「目的與獲利 變動中的競爭格局」。現場250席座無虛席,與會者多為台灣各企業董總級高階主管。這場活動由新北市政府、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台大EMBA校友基金會與台灣上市櫃公司協會等,共同支持響應。以下為塞拉分教授的演講精彩摘要:
今年為《哈佛商業評論》創刊百年,9月13日晚間舉辦的慶祝晚宴,邀請英文版總編輯長殷阿笛以直播發表越洋演講,並舉辦會後論壇,鼓勵在座百名企業領袖交流,共商基業長青的永續之道。
《哈佛商業評論》英文版慶祝創刊百年,《哈佛商業評論》繁體中文版特別邀請ESG國際研究先驅與權威、哈佛大學商學院講座教授喬治.塞拉分(George Serafeim)越洋直播演講。塞拉分最新ESG著作《目的與獲利》(Purpose & Profit)已引起台灣產官學界的共鳴。接續在塞拉分演講後,信義企業集團創辦人周俊吉、中華電信總經理郭水義、臺灣大學管理學院院長胡星陽進行交流論壇,由《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執行長楊瑪利主持。
iPub是目前全亞洲最成功的文字創作者群募專案服務平台,身為共同創辦人的林揚恩,卻感到經營方向開始違背自己的初衷:知名創作者將其當成另一個獲利平台,而需要曝光度的素人創作者依舊難以獲得資源。林揚恩想要轉為訂閱制,兩位天使投資人皆表示反對,但這一消息引來其他投資人的邀約,甚至在網路上引爆爭論話題,影響平台聲譽。林揚恩必須盡快做出抉擇,給眾人一個明確的定案……
商標為紅底白字的illy咖啡,是為人熟知的義大利咖啡品牌。illy歷經祖孫三代的傳承,經營近一個世紀,始終恪守「道德、卓越」的信條;而今,這項堅持也與ESG的目標相呼應。現任董事長、家族第三代的安德烈(Andrea Illy),親身講述這個積極回饋利害關係人的品牌故事。
9月29日,《哈佛商業評論》與SAP共同舉辦第二屆數位轉型鼎革獎的贈獎典禮,共38項獲獎,總得獎率20%,競爭激烈。
台灣企業正進入一個艱難的經營環境:「雙重打擊(double whammy)+1」。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