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革管理百位企業領袖關注:變革中的經營之道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在晚宴開場致詞,回憶創辦《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的初衷,展現對文化與教育的期許;賴永祥攝。
今年為《哈佛商業評論》創刊百年,9月13日晚間舉辦的慶祝晚宴,邀請英文版總編輯長殷阿笛以直播發表越洋演講,並舉辦會後論壇,鼓勵在座百名企業領袖交流,共商基業長青的永續之道。
1922年,《哈佛商業評論》(Havrard Business Review,簡稱HBR)英文版在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誕生。一世紀以來,發表了諸多引領世界管理潮流的經典文章,早已是全球領導人的最佳經營指南。
目前《哈佛商業評論》在全球發行14種語言版本,可以說全球的管理大師都在此發表他們的觀點,包括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麥可.波特(Michael E. Porter)、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ristensen)等。許多重要的管理構想,如五力分析、破壞式創新、藍海策略等,也是於此首度刊登。
本刊也採訪了每一世代的全球經營巨擘,從GE的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到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等,被《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譽為「眾所公認的管理理論聖經」,《富比士》(Forbes)稱之為「可敬的刊物」。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於2006 年發行《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70%到80%的內容翻譯自英文原文版,另外近30%內容,則報導台灣企業的經營管理現況,包括評選台灣百大CEO、台灣首份最佳女CEO調查、探索企業如何數位轉型的「鼎革獎」等,已是國內企業人士與領導人經營企業時的最佳指引。
為與全球各地一同慶祝創刊百年,特於今年9月13日晚間,邀請英文版總編輯長殷阿笛(Adi Ignatius),對台灣企業領袖發表現場直播的越洋連線演講,主題為「變與不變,永續企業變革之道」。
投資教育、學習為國家發展重中之重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在晚宴開場致詞指出,對於16年前開啟與《哈佛商業評論》的合作,他仍歷歷在目。2006年2月,他與事業群發行人王力行、擔任事業群顧問的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等一行人,前往當時天寒地凍的美國波士頓HBR總部,一天內與八位高層對談,「我們花了一整天,從早上9點談到下午5點,經歷了午餐和兩次『咖啡時間』,雙方都展現對學術合作的期許和熱情。」當年9月,時任哈佛商學院出版社(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執行長的萬季美(David Wan)抵台簽約,全球繁體中文版正式發行。
高希均強調,對現代國家來說,與其將資源投注在國防、軍事等硬實力,不如增強軟實力,包括投入公共建設、醫療、教育等領域,「HBR全球繁體中文版便呼應了台灣的需求,提醒台灣今天不僅產業要發展,學術、管理層面也要發展,沒有一件事比投資教育、學習重要!」他說,「做為出版人,很高興能讓HBR一期期出版。」
晚宴也邀請玉山銀行董事長黃男州致詞,他表示《哈佛商業評論》自1922年發行至今,以無數文章引領企業領導者,他自己就深深記得,「創刊號提到,產業、商業管理領域的所有事情,都在推陳出新。這放到現今依舊適用。」他認為,《哈佛商業評論》是許多領導人心中的經營指南,這本雜誌早被公認是全世界影響企業管理最重要的雜誌。
總編輯長殷阿笛闡述企業永續之道
在美國視訊直播的英文版總編輯長殷阿笛,以「變與不變,永續企業變革之道」為題,指出三位卓越領導人是多變時代中的標竿。包括已故蘋果(Apple)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皮克斯(Pixar)共同創辦人暨前總裁卡特莫爾(Edwin Catmull),和現任沃爾瑪(Walmart)執行長董明倫(Doug McMillon)。
殷阿笛指出,賈伯斯有三大特色。首先,他相當專注,每年帶100位員工旅遊時,會要員工在白板寫出接下來該關注的10件事,接著由他刪去七項,最終剩下三個,奉行簡化、簡化、再簡化原則;二,相較企業重視消費者意見,賈伯斯反而認為,顧客通常不曉得自己要什麼,因此企業應該用同理心,發明還沒出現的東西;三,賈伯斯只跟一流人合作,蘋果擁有一流團隊,員工熱情、富創造力,能完成賈伯斯的所有期待。
殷阿笛提到的第二位典範人物,是皮克斯創辦人兼總裁卡特莫爾,他任職期間(1986至2018)成功打造了新的電腦動畫產業,將科技、藝術和商業完美結合,推出《玩具總動員》《怪獸電力公司》等動畫,部部帶來逾650萬美元獲利。
卡特莫爾致力維持充滿創意的環境,打造員工願意發聲的文化,他堅信,讓員工勇敢表達才能聽到最棒想法,因此在皮克斯每年的「Notes Day」中,員工們統統不工作,不斷討論、座談,解決一個個被拋出的問題,「卡特莫爾成功讓員工發揮才華、留住人才,確保創新的企業文化繼續下去,」殷阿笛說。
第三位卓越領導人是2014年上任沃爾瑪執行長至今的董明倫。他在線下零售巨擘埋入數位因子,帶領團隊成員,仔細研究包括亞馬遜、西爾斯百貨(Sears)等競爭對手。
殷阿笛分析,董明倫不僅仔細研究對手亞馬遜、向其他執行長請益該如何走向數位化,還善用沃爾瑪擁有的龐大供應鏈權力,針對員工工時、吸菸、LGBTQ和槍枝管制等社會議題,做出貢獻與努力。因此算是新型執行長,認為獲利不應是企業唯一的目標。
領導者應擘劃清楚願景與價值觀
晚宴在殷阿笛演講後舉辦論壇,由《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執行長楊瑪利主持,玉山銀行董事長黃男州、聯強國際總裁杜書伍和台灣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郭瑞祥與談,針對企業如何邁向基業長青、數位轉型、創新等議題,討論交流。
多次榮獲《哈佛商業評論》台灣CEO 50強和100強的黃男州指出,領導者必須提出清楚的價值觀和願景,例如玉山銀行成立時,便確立「心清如玉、義重如山」的核心理念,致力成為員工、顧客和台灣這片土地最愛的銀行與企業。其次,則是要保持內部穩定和外部靈活,並憑藉著培育人才與對創新和轉型的堅持,來達成目標,更重要的是要順應現今時勢,將永續和ESG融入業務、策略裡,做對社會、環境有意義的事。
同樣多次位列《哈佛商業評論》台灣CEO 50強和100強的杜書伍則認為,企業規模要擴大,勢必不能依靠人治,要導入「機制」,但領導者如何讓機制與時俱進,不會僵化?要定對方向,也要從學理邏輯中獲得領航的指引,「HBR就是很好的指引。」杜書伍是《哈佛商業評論》的長期讀者,雜誌上許多文章會報導前端企業的做法,說明該把哪些方法、趨勢當成借鏡,都是他經營事業時很好的參考;只是學理邏輯和現實存在距離,領導者亦須學習做出符合當下社會、商業環境的判斷。
經常引用《哈佛商業評論》內容做為授課教材的郭瑞祥觀察,過去的領導者需要「硬技能」,擬定策略後,將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再確切執行即可。但現今社會多元包容、社群網絡蓬勃,領導者還兼負更多溝通的責任,因此必須培養「軟技能」。
他觀察到,近日來台灣大學正在遴選校長,各個候選人對於遴選委員的詢問可能比較自在,反而是面對研究生、大學生比較緊張,因為他們提出的問題五花八門,例如多元性別的議題,而且都要求候選人要公開表態。因此,未來的領導者更多要扮演溝通的角色,在傳承過程中,要留意世代溝通,不能只堅持自己的觀點。
中小企業要創新,找出對的問題
近年來,數位轉型與創新既是領導者努力的目標,也是手段。近30年前談到的「變形蟲組織」,被杜書伍應用在聯強內部,便頗有數位轉型的味道。他指出,聯強30年前就啟動數位,用電腦將所有作業串聯成生產線,透過組織與不同網絡,加強企業內的靈活度,管理、營運模式因而轉型,新商機、新的商業模式也就隨之而來,能掌握這些契機往前走,就能身處變中而不變。
黃男州則提到,不斷改變的顧客需求,及持續演進的科技與法規調整,正在重塑金融面貌。為此,玉山銀行從整體資訊研發、智能應用、數位發展及資安管理四大層面,組成科技聯隊,設有資訊長、科技長、數位長和資安長,讓科技就此成為玉山銀行的優勢。
至於占台灣整體企業總數近99%的中小企業群,相較聯強國際、玉山銀行等大企業,資源遠遠不足,又該如何創新?郭瑞祥建議,中小企業具專業技術,且有速度快、彈性的優勢,只要找到對的問題、找出大企業做不到的方法,就能靠著利基產品與核心技術活下來。
郭瑞祥最後分享《哈佛商業評論》的觀點,指出最近20年最大的改變,是創業型領導人的興起,許多獨領風騷的企業領袖,都具備這類型領導人的三項特色:
第一,愈是在變動的環境下,愈能夠發揮才能。
第二,有勇氣承擔責任,展現無畏和探索的精神。
第三,善於溝通及表達,才能夠得到一群伙伴支持他的創意。
《哈佛商業評論》創刊一百週年晚宴,由策略夥伴玉山銀行支持;百富贊助晚宴用酒──百富14年加勒比海蘭姆桶單一麥芽威士忌。在現場企業領袖的熱烈交流下,領導者們不斷反思精進,共商基業長青的永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