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年金融風暴威力仍猛的時候,有位同事告訴我,我們每個月舉辦的「哈佛商業評論管理講堂」不受風暴影響,依然很受歡迎,甚至有好幾位讀者,因為持續報名講堂而續訂我們雜誌,當時已續訂到2019年了。
有些公司會組成一個獨立團隊,來負責重要的創新計畫,但這個團隊與其他部門的關係往往很緊繃,甚至會阻礙公司成長。如果要避免這種事發生,不只要終止雙方較勁的態勢,更要建立兩個團隊的合作關係,才能充分發揮公司的成長潛能。
金融風暴讓企業與個人損失慘重,在風暴逐漸平息之際,人們開始檢討責任歸屬,矛頭指向會計準則。投資者和企業經理人,對「受損資產」(distressed asset)的評價方式並沒有共識。不過,或許根本就不需要有共識,而是要調和現有的兩種評價方法。
近來,不管是創業家、商界領袖,還是名人,都積極協助解決全球諸多棘手問題。因此,這些慈善家需要一種投資模式,來指導他們的捐款,並加倍放大每一塊錢的影響力。換句話說,除了善心之外,還需要可高效執行的策略。
你是「好」主管,還是「更好」的主管?低估挑戰或缺乏轉型動力,自然當不了好主管。但兢兢業業的好主管,又要如何更進一步,才能更傑出?本文指出,想成為不斷成長進步的領導人,就該以幾個關鍵問題來考驗自己。
迎接新年新氣象,我們請教24位企業領導人,以及管理學專家,詢問他們2011年準備進行什麼計畫。他們分享的答案,從顛覆經濟學理論,到提升網路討論的品質。我們希望,這些人士今年都能獲致長足的進展,也期盼他們的努力,能激發《哈佛商業評論》的讀者,投入意義同樣重大的計畫。
本文專訪美國全食超市(Whole Foods Market)創辦人約翰.麥基(John Mackey),他以自己32年的經營經驗,針對企業文化、決策模式、管理風格、營運機制,甚至是企業社會責任等提出看法。例如,他認為,企業應有追求超越「利潤極大化」的格局與「大想法」。
本文以一位近代史爭議性最高的經理人為借鑑:職業生涯橫跨學術界、私人企業、政府與人道服務領域的羅伯.麥納馬拉,在管理界的地位雖然先受崇敬,後遭詆毀,但從他的職涯,卻足以映照出管理成為一門學科的演進過程。
佛林:從研究者的觀點來看,內疚感和績效之間的關聯性,高得令人驚訝。自我意識情緒測量(Test of Self-Conscious Affect, TOSCA;用於評估內疚傾向)和績效評量之間,存有很大的「距離」,這兩種評量法彼此完全無關。
過去幾年,學者發現女性較男性更容易受指派擔任面對較高失敗風險的領導職位。
成為主管不容易,成為主管之後還能不斷與時俱進,就更加不容易。信義房屋人資長暨總管理處總經理黃慧珠不但成功跨越不同產業,且持續進步。她從國中老師轉到資訊業,從台灣IBM的基層業務人員做到工商事業群總經理,而且在平調之後,兩年內把原本大家不看好的部門,帶領成為全公司最大的部門。在不久即可領取優渥退休金之際,再度決定跨界,轉到房仲業,擔任信義房屋人資長暨總管理處總經理。
很多具備領導潛力的人,往往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出現五種不該有的行為,以致阻斷自己升任領導階層的青雲路。本文指出,不管你多麼有潛力,唯有徹底改掉上述這些舊習,你的領導力才能完全發揮,也才有更上層樓的機會。
雖然美國瑪格羅蘭公司已經花了好幾個月,謹慎規畫召回產品的行動,沒想到這個新聞提前一天披露,公司還是措手不及,無法好好因應。接下來一連串發生的事,讓該公司執行長學到了一些寶貴的教訓。
綠色和平組織向天柏嵐公司施壓,要它撤出在巴西的營運。執行長傑夫.史瓦茲選擇的因應之道,是與綠色和平組織合作,並和巴西的供應商溝通,希望能將事件扭轉至正面方向。
2009年,全錄任命烏蘇拉.柏恩斯出任執行長,整個接班的過程並沒有太大波折。這並不令人意外,因為卸任執行長安.穆卡伊花了將近十年努力安排,才能如此順利交棒,而這也成了她最美麗的最後功績。
在23個月的時間裡,羅伊絲.寬生了三個孩子,同時接了兩份重要的工作。但她發現,家庭責任的增加,卻讓她成為更稱職的經理人。
這位擅長描寫未來世界的小說家,認為想在目前變化快速的世界中求生存,憑藉的不是提前知道未來的能力,而是徹底了解今天發生的事。他表示,讓網路成為好用的媒介,我們的未來不僅不會被科技控制,反而變得更自由。
我們常常忽略了不理性行為背後的強大力量,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行為經濟學教授丹.艾瑞利在本書中告訴你,徹底利用非理性行為,在職場與情場、公私生活之間,都能做出更好的決策。艾瑞利定期於《哈佛商業評論》發表專欄。以下是本書精彩書摘。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