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雜誌
  • 推薦關鍵字:
    內容分類
    熱門主題
    • 所有主題
    訂戶限定
    我的帳戶
    • 登入
首頁
   選單   
  1. 首頁
  2. 主題分類
  3. 會計

會計

追蹤主題

 

推薦閱讀

不知如何稽核供應鏈的排放量?看BMW怎麼做!

  • 會計
  • 數位版文章
  • 卡錫克.拉馬納蘿倫.霍洛維
  • 分享
  • 2025/07/10

台灣之光!政大教授吳安妮:拚到100歲,讓世界看到台灣

  • 職涯規畫
  • 紙本文章
  • 林珮萱
  • 分享
  • 2021年10月號-第一屆鼎革獎,全台數位轉型典範出列
瀏覽所有主題

不知如何稽核供應鏈的排放量?看BMW怎麼做!

  • 會計
  • 數位版文章
  • 卡錫克.拉馬納蘿倫.霍洛維

柯普朗和拉馬納推出的碳會計方法,要求供應鏈所有成員計算自己的直接排放量,這樣的做法已有愈來愈多企業與非營利組織採用,問題是:萬一供應商沒有能力計算,該怎麼辦?汽車大廠BMW決定主動協助這類供應商建立碳會計能力,並在新時代取得制勝的優勢。

  • 分享
  • 2025/07/10
不知如何稽核供應鏈的排放量?看BMW怎麼做!

明明財報虧損,為什麼有些企業依舊「吸金」?

  • 會計
  • 數位版文章
  • 席華蘭.拉吉哥帕安納普.斯里瓦斯塔瓦阿尼爾.伊保埃爾納茲.巴西里安

在傳統觀念裡,企業要有利潤,才有價值。但為何有些公司財報虧損,依舊受到投資人追捧,比如獨角獸企業或新創公司。「賠錢」什麼時候開始變得不那麼重要了?關鍵在於,如今市場看重的,已經不只是眼前的財報數字,而是:這家公司在未來,有沒有機會創造爆炸性的價值。想從中看清風險與機會的差別,企業領導人需要重新思考:「我要漂亮的短期成績單,還是真正能帶來長期價值的投資?」

  • 分享
  • 2025/04/07
明明財報虧損,為什麼有些企業依舊「吸金」?

法式餐廳 vs. 餃子店誰更賺?運用資產的速度和效率是關鍵

  • 財務分析
  • 數位版文章
  • HBR好讀

低利潤率的公司,究竟要怎麼賺錢?無論是小吃店的高翻桌率,還是製造業的產能最大化,關鍵都在資產的「速度」與「效率」。本文作者郭榮芳為執業生涯逾30年的會計師,他將進一步說明企業如何運用這兩大法則,突破低利潤困境,創造驚人盈利。

  • 分享
  • 2024/09/22
法式餐廳 vs. 餃子店誰更賺?運用資產的速度和效率是關鍵

台灣會計界的奇人

  • 個人目的與價值觀
  • 紙本文章
  • 楊瑪利

在一次台中企業家聚會裡,我認識了誠品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創辦人黃鴻隆會計師。他坐在輪椅上,鼻子插管,卻有著我見過最炯炯有神的雙眼......

  • 分享
  • 2024年2月號-解決問題前,先換鏡頭
台灣會計界的奇人

利他共贏,回饋社會

  • 營運管理
  • 精選專題
  • 吳安妮

現今的台灣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普遍存在一些管理的迷思與困惑,例如:長期虧損的根源、導入ERP系統卻未見利潤提升、財務報表或BI系統無法滿足管理決策所需,甚至誤認大客戶就是好客戶...該如何做出正確的經營管理決策?該從何處找到優質客戶?又該如何轉型升級、順利傳承接班?歡迎進入「作業價值管理制度(AVM)」的世界!

  • 分享
  • 2023/12/26
利他共贏,回饋社會

AVM:經營管理新利器

  • 營運管理
  • 精選專題
  • 劉維琪

AVM不只能精準計算產品成本、避免決策盲點、還能評估投資ESG的效益,並且可以應用在各行各業。

  • 分享
  • 2023/12/26
AVM:經營管理新利器

找到合適你的「策略股東」

  • 募資
  • 數位版文章
  • 馬克.迪斯賈丁師偉

許多公司用撒網的方式經營股東關係,也就是對最多人推銷公司業務,期望吸引其中一些人投資。但公司應該改變方式,集中尋找能為公司帶來最大價值的策略股東。本文詳細介紹策略股東的類型以及尋找他們的方法。

  • 分享
  • 2023/10/11
找到合適你的「策略股東」

想提高獲益能力,從設計有抱負的損益表開始

  • 組織變革
  • 數位版文章
  • 大衛.高卡特.凱斯特

大環境持續惡化,公司該如何提高獲利能力?本文建議從損益表著手。替損益表設定宏遠而大膽的目標,然後將這個目標仔細劃分,分配到損益表的關鍵項目,據此訂定可行的改善方案。本文以一間工業公司為例,具體解說操作過程。

  • 分享
  • 2023/08/07
想提高獲益能力,從設計有抱負的損益表開始

柯普朗教你深入了解你公司的碳足跡

  • 環境永續
  • 數位版文章
  • 羅伯.柯普朗卡錫克.拉馬納史帝芬.賴瑟斯坦

哈佛商學院教授羅伯.柯普朗(Robert S. Kaplan)與牛津大學教授卡錫克.拉馬納(Karthik Ramanna),於2021年12月號的雜誌中發表〈精算企業的「環境負債」〉一文,介紹一種計算碳足跡的新方法。如今已經有兩家企業實際採納這個計算方式,讓我們來看它們的實戰經驗。

  • 分享
  • 2023/06/26
柯普朗教你深入了解你公司的碳足跡

扣掉「環境成本」之後,你的企業真的有賺錢嗎?

  • 永續
  • 音頻
  • 請聽,哈佛管理學!

【#58-3】最近「消費是一種投票」的意識逐漸抬頭,愈來愈多消費者認知到,自己也有權利選擇符合自身價值的企業;但怎麼判斷一間公司是否真的有為社會帶來正面效益?  

  • 分享
  • 2023/05/11
扣掉「環境成本」之後,你的企業真的有賺錢嗎?

別讓財務會計壞了人才大計

  • 人才管理
  • 精選專題
  • 彼得.卡裴利

許多領導人都承認,員工就是公司的資產,然而在美國的財務會計表單上,與人力資源相關的支出卻算負債,導致公司對人才進行投資,反會拉低財務報表上的盈餘數字,因而削減相關預算。財務規範竟成人才殺手?這個問題何解?

  • 分享
  • 2023年1月號-人才管理哪裡出了錯
別讓財務會計壞了人才大計

熱門主題

領導


LEADERSHIP

追蹤主題

公私部門合作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追蹤主題

自我管理


MANAGING YOURSELF

追蹤主題
哈佛商業論
  • 登入

收藏至

  • 新增資料夾
查看個人圖書館

分享""

URL
  • Facebook
  • LinkedIn
  • Line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