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數位轉型鼎革獎—年度領袖獎-大型機構組暨創新商模轉型獎-大型企業組楷模獎暨AI應用特別獎】數位轉型不僅是導入系統,更是從經營模式到組織文化的變革。對外,黃男州善用數位平台的特性,翻轉「大戶優先」思維,讓更多小資族成為未來潛力客群;對內,他帶領高階主管進修AI課程,也鼓勵創新文化、廣納年輕人才。
新創公司草創初期就拿到大筆資金,一般都認為是好事。但根據研究,大筆創業基金可能扼殺公司的創新能力,甚至影響公司的存活時間。本文建議在考慮是否接受投資人資金時,應自問幾個關鍵問題。
在AI賽局中,勝利者未必是擁有最佳技術的公司,而是懂得整合多元專業、做出恰當決策的組織;這其中有個經常被忽略卻十分重要的角色,就是財務部門。財務不只是掌控預算,更能協助評估AI專案的價值、確保資源投入有據可循。邀請財務團隊從一開始就參與AI導入,讓新技術成功推高營收。
愈來愈多私募股權公司選擇投資由創辦人親自領導的公司。但由於文化、對控制權的看法、長期目標各不相同,導致彼此的合作關係出現摩擦。本文分別針對創辦人與PE投資人,提出這些問題的解方,釋放合作關係的巨大價值。
在傳統觀念裡,企業要有利潤,才有價值。但為何有些公司財報虧損,依舊受到投資人追捧,比如獨角獸企業或新創公司。「賠錢」什麼時候開始變得不那麼重要了?關鍵在於,如今市場看重的,已經不只是眼前的財報數字,而是:這家公司在未來,有沒有機會創造爆炸性的價值。想從中看清風險與機會的差別,企業領導人需要重新思考:「我要漂亮的短期成績單,還是真正能帶來長期價值的投資?」
近日,軟銀創辦人孫正義斥巨資投注AI領域,加入「星際之門」(Stargate)計畫。從個人電腦、網路時代的興起,到中國市場崛起與全球金融危機,他走過每一個關鍵的商業轉折點,如今,他再度押注未來。這不僅是科技與投資的新聞,更是一堂頂級的領導課。回顧他的事業軌跡,我們可以從中學到八個關鍵的領導課題;正是這些原則,讓他屹立於動盪之中,並一次次站上商業巔峰。
ESG相關領域,不但投資人數日益增加,金額也愈來愈龐大。然而,投資人所依據的ESG評等卻有著3種結構性的偏誤,導致ESG投資成效不彰。作者建議,不要再把E、S、G綁在一起,並讓企業宣示各自的重點項目,才能讓ESG相關投資發揮最大的影響力。
總觀商業史,新創公司從老牌企業手上搶走市占率的情況並不多見。但現在,有3股力量可能會改變金融業及其他行業。一是AI的爆炸性增長,二是技術人才從大型金融公司投身大型科技公司,三是大科技公司進軍大金融等產業的興趣增加。金融業者應該採取3個步驟:一,接受文化轉型是數位轉型的關鍵;二,不要滿足於AI的表面應用;三、主動應對顛覆性的威脅。
對渴望保持領先的私人投資人來說,從找出潛在投資機會和進行盡職調查,到提高投資後的價值,使用外部數據與人工智慧能在市場中獲得關鍵性的優勢。
採取ESG行動,是否就等於不重視股東的權益?根據對美國逾百家大型公司的調查,61%的公司已經經歷了對ESG的強烈抵制。不過,ESG行動其實仍舊與股東價值之間有所關聯,領導人請注意兩個因素:高能力經理人、供應鏈的ESG活動。
本文作者透過文獻分析發現,永續投資人影響公司的方法除了投資組合篩選與股東議合之外,還可以使用第三種策略:領域建構(field builing)。本文提出了5項領域建構的戰術,以幫助投資人對環境與社會發揮更多正面影響力。
LEADERSHIP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STRATEGY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