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議題甚囂塵上,諸多企業也採取措施,在董事會中添加代表性不足群體的席次;但研究發現,這麼做似乎只是表面功夫。真正的問題在於,這些占有「一席之位」的少數代表董事,真的敢勇於發聲嗎?
雇主苦於找不到人才,人才苦於找不到雇主,似乎是亙久的難題,但為何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日,這樣的問題仍屢見不鮮?根據調查,在2020年,在每項職缺平均250位的求職者當中,雇主一般只面試四到六位。大量沒有得到面試機會的人,是怎麼被刪掉的呢?
公司福利是確保企業能夠吸引並留任人才的關鍵,因此我們看到各種物質報酬,從技能培訓到遊戲空間,不一而足;但從今日的觀點來看,這些福利對員工來說,依舊是他們重視的優先事項嗎?
執行長的接班問題,向來需要慎重考慮。過去20年,營運長被視為接任執行長的前哨點,是最可能被拔擢的人選,但隨著市場變化愈發複雜,以及組織所應對的轉型,挑選執行長的接班人,應有更多要思考的方向……
這幾年,行銷長的地位似乎岌岌可危,不但受到許多約束,甚至許多全球性企業都取消了行銷長一職;然而根據研究,只要管理得當,行銷長對全球業務的成長,其實有強大的推動作用,但這一點,許多領導人仍未知曉……
有些公司在審查求職者資格時,會把對方在社群媒體上的表現,當成參考指標之一,但研究指出,這麼做不但容易造成偏見,無法真正預判實際的工作績效,還可能侵犯隱私。是否還要所有求職者附上臉書帳號?可能要多考慮一下。
許多單位會舉辦創新競賽,讓人們相互競爭,以激發創意,但研究指出,如果參賽者事先看到其他人的構想,或是意識到必須與人競爭,反而會令人們的想像力受限。難道,創新比賽反而會扼殺創新?
加入品牌忠誠計畫的會員,如果體驗到不及格的服務,會比非會員更不高興。這稱為「迴力鏢效應」,對品牌的忠誠度,會反過來傷害品牌。企業應該如何因應,減緩迴力鏢效應帶來的破壞力?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