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卡加利大學哈斯凱因商學院博士生。他研究會計衡量方法及財務揭露可能的改變,以便更好地呈現新經濟時代公司的績效。他具有會計與財務的豐富專業經驗,擁有多種專業領域,包括審計、財務分析、企業諮詢、績效管理與高階主管訓練。
在傳統觀念裡,企業要有利潤,才有價值。但為何有些公司財報虧損,依舊受到投資人追捧,比如獨角獸企業或新創公司。「賠錢」什麼時候開始變得不那麼重要了?關鍵在於,如今市場看重的,已經不只是眼前的財報數字,而是:這家公司在未來,有沒有機會創造爆炸性的價值。想從中看清風險與機會的差別,企業領導人需要重新思考:「我要漂亮的短期成績單,還是真正能帶來長期價值的投資?」
中型公司在經濟衰退時很難支撐,因此大多領導人會採取減少成本的保守態度。但本文作者發現,採取攻勢才是更好的選擇。以2008金融危機為基準,作者比較兩組公司在這個經濟復甦期的績效變化,一組是在衰退期增加投資的公司,另一組是在衰退期減少投資的公司,結果顯示採取積極策略的公司明顯恢復得更好。由此可見,經濟衰退是一個最佳時機,可為即將來臨的擴張期做準備。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