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達成淨零,柯普朗等學者提出移除型碳抵換的構想。不過碳會留存大氣1,000年以上,碳抵換也得存續同樣時間才行。為此,柯普朗建議發行「永續債券」,讓碳抵換生產者能夠永續產出環境資產。
目前全球的經濟仍然是線性模式,而非循環模式。如果要轉向循環模式,確保資源的永續使用,企業必須在產品利用率、材料效率、回收材料使用率這幾個面向下功夫。哈佛教授舉出實例證明,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可以幫得上忙。
即使注意到永續食品的需求,食品公司仍很難估算與報告自己的環境績效,因為相關的數據處理工作,既燒錢又需要大量人力,但是,運用數位技術提升「環境可追溯性」,即可大大改善這種問題。為此,本文建議企業採用四種策略:標準化、自動化、進行系統性的改變、整合人類與人工智慧。
目前的碳交易市場存有許多漏洞,因為不健全的計算與監管機制,使得許多企業提交的碳抵換報告充滿不實陳述。我們需要一套明確的會計原則,以建立完善運作的碳交易市場。
在過往,永續長的職責類似公關主管,在企業社會責任等議題上向公眾展示公司形象。隨著公眾愈發重視企業在ESG議題上有何實際作為,以及公司需要真正思考相關策略,永續長也應該積極轉變自己的職責。
本文說明為何在ESG這個概念中,我們是用「governance」而不是「management」。
因企業對永續概念的重視,「永續長」一職應運而生,但這個職位的具體職責模糊不清,導致成效不彰。如果你想釐清永續長的工作職務,可嘗試本文的做法。
氣候暖化導致許多地方不是乾旱,就是洪水肆虐,讓水資源風險成為企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台積電必須從外地輸水來維持運作,就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企業到底該如何應對?本文建議企業從用水量、用水品質、水資源管理著手。
回顧2022年,我們經歷了許多嚴峻而充滿不確定性的事件,舉凡烏俄戰爭、通膨、新冠疫情再起等,都對企業的ESG與永續構成了挑戰,但也創造了機會。許多企業主動或被動做出了有利於ESG與永續的決策。企業在這一年究竟如何因應ESG與永續,本文列出了10項大事,讓讀者一窺究竟。
外帶食品的包裝琳瑯滿目,卻會造成嚴重的環境問題。德國的食品包裝公司Vytal為了環境永續,特別打造餐食容器的回收再利用系統,不僅減少浪費,也創造出全新的營利模式。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MANAGING YOURSELF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