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柏峰創立美妝品牌GreenGlow,其中主力商品的原料,來自山區部落開採的「黑石藤」。隨著商品爆紅、產量增加,黑石藤保育問題浮出水面,部落居民群起抗爭。此時,環保組織揭露黑石藤的生態隱憂,讓消費者質疑GreenGlow「漂綠」,引爆公關危機、銷量銳減。葉柏峰在下一次的記者會上該如何表態?
如果你是中小企業主,你會不會覺得永續議題「離我太遙遠」?擁抱循環經濟,對中小企業來說並非只是為了永續,也是一個重大商機,能夠化廢棄物為利潤。只要運用四個步驟:盤點你的物質流、主動尋找合作夥伴、善用數位市場、把加入循環經濟視為一項重大變革。
里克.史提夫斯(Rick Steves)青少年時被父母硬是帶去歐洲,培養出對旅遊的熱愛,而且很快就發現自己可以從事的職涯是教人規畫明智的旅遊行程,而且不超出預算。接著他推出廣受歡迎的演講、旅遊行程、指南、廣播電台與電視節目、網站及應用程式。如今年屆70的他,雇用了109位員工,但自己仍然會踏上考察之旅,他也不確定自己何時能度個不工作的假期。
許多人認為,保險公司只從事理賠和投資相關業務,與ESG沒有太多關聯。但全球頂尖保險公司之一安盛(AXA)卻透過三大變革,成功轉型為一家追求社會共好、環境友善的公司,而且還能維持獲利能力。且看執行長的現身說法。
即使川普宣布美國要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永續發展仍不會停止,因為國際上仍有其他力量會持續推動這場變革。對企業而言,永續發展不僅是符合法規,更關乎競爭力與市場機會。縱使美國在聯邦層面的支持減少,地方政府、國際趨勢與市場壓力仍將推動企業調整策略,領導人不能輕忽。
當你在網購時,會因為ESG意識改變選擇嗎?研究顯示,如果零售商能向消費者透明呈現宅配的環境與社會影響,就有可能撼動亞馬遜的霸主地位,搶占高達 1,000 億美元的市場份額!這不只是道德問題,更是競爭優勢。透過提供更環保的物流選擇,零售商可以提升品牌形象,同時提高利潤率,讓業務更永續。未來的電商競爭,不只是拼價格和速度,更是拼「價值觀」。
面對全球暖化,許多企業領導人不斷思索如何才能達成淨零目標,但往往忽略能源轉型更涉及科技與基礎設施的轉型。如何部署新科技與基礎設施,或是改造既有設施,成為領導人必須優先思考的問題。本文首開先河,分析各項實體轉型的困難度,為企業追求淨零提供更扎實的參考依據。
企業為了達成永續,往往試圖兼顧所有面向,結果就是備多力分,無法得到真正重要的成果。作者提出一套「四視角架構」,透過4個問題,協助領導人找出最核心的永續議題,進而制定真正有效的永續策略。
【S2#EP8-1】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減少或放棄其永續發展計劃?
2024年對永續發展來說非常艱難,期間有三大問題最值得關注:選舉和政治動盪威脅社會進步;企業在推動永續與追求ESG上不敢聲張;永續發展報告讓企業不堪負荷。儘管如此,企業若有勇氣挺身而出,彌補國家政府減少的幫助,2025年仍能重回創造繁榮世界的道路。
中國是一個電動車產業蓬勃發展、競爭激烈的市場。外國車廠如何才能占有一席之地,並取得豐碩的成果?本文作者提供4個策略:與在地公司建立策略合作關係、克服法規複雜性、快速創新、培養正面的在地身分。
LEADERSHIP & MANAGING PEOPLE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MANAGING YOURSELF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