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耐心守護百年的推手,成就電氣龍頭ABB

耐心守護百年的推手,成就電氣龍頭ABB

耐心守護百年的推手,成就電氣龍頭ABB

ricochet64/shutterstock

企業在百年的發展進程中,或多或少會經歷高低起伏的不同週期。而碰到特殊情況時,大股東是助力或阻力,為企業百年發展的成敗關鍵。

ABB是全球知名的百年電氣龍頭企業,從誕生到經歷兩次重大危機,背後的大股東擔任了關鍵角色,耐心的大股東如何成就企業的百年,值得參考。

公親變事主的大股東

ABB由BBC與ASEA兩間公司合併而成,背後大股東為瓦倫堡(Wallenberg)家族,這三方皆有百年歷史。

1866年,西門子(Ernst Werner von Siemens)發明發電機,衍生出相關電氣產業。在瑞士,於機械公司工作的布朗(Charles Brown)跟巴夫來(Walter Boveri)於1891年共同成立BBC(Brown, Boveri&Cie),以德國為生產基地,出口供應主要歐洲工業國家,在渦輪機、增壓器及渦輪壓縮機等方面擁有先進技術,擅長研發。

在瑞典的這一邊,發明家溫斯特羅姆(Jonas Wenström)與企業家弗雷德霍姆(Ludwig Fredholm)一拍即合,於1883年成立公司;之後於1890年與溫斯特羅姆兄弟的公司合併,成立ASEA(Allmänna Svenska Elektriska Aktiebolaget),然溫斯特羅姆38歲青年早逝,1896年轉由發明家拉瓦爾(Gustaf de Laval)收購一半股權。

拉瓦爾為了發展,向SEB銀行(Stockholms Enskilda Bank)預支了鉅額借款,大幅擴展生產能力。隨著他兩項發明失敗及管理不當,公司陷入嚴重財務危機,身為最大債主的SEB決定接管ASEA,並派遣埃德斯羅姆(J. Sigfrid Edström)於1902年接任領導進行改組,建立會計制度,合理化生產流程。成功轉型重組後,ASEA於1907年成功交付了全世界最大的發電機組。

SEB銀行由瓦倫堡家族於1856年創立,搭上整個瑞典國家工業化的金融需求蓬勃成長。瓦倫堡家族在1890年末代透過SEB控制了瑞典交易所40%的上市公司股份,1916年瑞典政府限制銀行對企業長期持股,同年瓦倫堡家族成立Investor AB,將各公司持股轉入,並於隔年上市;日後對ABB的持股也移轉到這裡。

推動天作之合的歷史合併

時間快轉到1986年,電氣行業蓬勃發展,歐洲電力市場擠滿了全球20國的競爭對手,包含美國GE及西屋電氣(Westinghouse Electric),德國AEG與西門子,日本日立及東芝等。產能過剩高達50%,過半企業都在虧損。

ASEA在瓦倫堡家族的協助下,度過動盪的一二戰後成為領先企業。在1980年上任的執行長巴內維克(Percy Barnevik)的管理改革下,營收成長4倍,獲利成長10倍,員工7.1萬人,營收68億元,淨利3.7億元,但無法與美日對手匹敵。在巴內維克雄心壯志的推動下,大股東瓦倫堡家族支持公司推動併購成長,便將目光放到了BBC。

此時沒有大股東的BBC,經歷過1970年的重組後,成為5個子集團多元發展,有9.7萬員工,營收85億,淨利1.32億,以電力設備為主,研發實力強。BBC想進入美國市場失敗,與其他歐洲同業相同,皆面臨經濟衰退,經營成本高,新興市場開拓不易,營收下滑,產品競爭繼續細分化。

ASEA與BBC雙方於1987開始洽談合併,雙方地理位置互補,業務高度互補,且組織能力互補。1988年1月1日雙方正式跨國合併,瑞士與瑞典兩家公司仍在,雙方將資產及業務移轉給一個50/50的合資公司,遂成為ABB(ASEA Brown Boveri)。ABB改變總部功能,以全球矩陣管理,大幅度削減管理層,裁員或下放到營運單位。合併當年營收成長12%到178億美元,成為歐洲電子技術領域的最大企業。

在死亡邊緣的力挽狂瀾

雙方合併後,國際發電與輸電產業也經歷一連串的戲劇化整併。ABB度過這場寒冬後,巴內維克開始地理擴張到中歐及東歐;他在1996年轉任董事長,由林達爾(Goran Lindahl)任執行長,持續推動既定策略。一連串的擴張將ABB推向巔峰,然而其中一項併購案將ABB帶進瀕臨死亡的邊緣。

1989年ABB收購美國燃燒工程公司(Combustion Engineering),以便獲得美國設計及建造發電設施業務。1970年證實石綿與癌症有關後,燃燒公司即停用石綿,ABB收購的實地查核亦知悉,不認為這項潛在風險會造成損害。然而1997年,美國一項全行業與石綿相關的和解訴訟被美國高院駁回後,情勢逆轉,2001年燃燒公司在5.5萬起索賠案件中被提及,壓力排山倒海而來。

2002年初,ABB宣布2001年結算淨虧6.91億美元,首次出現虧損,主因是子公司燃燒公司面臨10萬項索賠,將石綿和解準備金從4.7億元增加到9.4億元。債務機構立即下調債務評級,使得40億債務成本提高。雪上加霜的是,ABB爆出肥貓醜聞,董事會愕然發現,兩個前後任執行長共領走了1.48億法郎的鉅額退休金,伴隨著首見鉅額虧損,股價掉了69.5%,市值從112億美元掉到僅剩34.4億美元的歷史新低點。巴內維克雖有戰功在身,仍被迫辭去董事長一職。鑑於接任的內部老臣改革不力,大股東瓦倫堡家族及董事會於2002年改由外部聘任具有醫藥化工行業背景的多曼(Jürgen Dormann)進行改革。

瓦倫堡家族成立的Investor AB於2002第四季持續增持ABB股權,提振市場信心。從2002年到2007年,公司開始一連串的出售資產,籌措賠償準備金及提升企業的現金存量。ABB也積極減債,從2003年65億負債減到2005年40億,並將海外掛牌的流通股票下市回收。2007年ABB確定籌集了14.3億美元來解決石綿債務,結束財務不確定性,同年啟動22億法郎的股票回購,並提升股息,股價在2007年達到高點,市值668億美元。

目前ABB市值1013億美元。瓦倫堡家族的第七代雅各布.瓦倫堡(Jacob Wallenberg)在監事會任職一席,不參與管理,目前Investor AB對ABB持股 20%。

學習點

企業在政經局勢、市場與行業百年發展進程中,一定會經歷高低起伏的不同週期,管理層任內的短期績效與公司發展的長期觀點不一定相同,當企業陷入低潮、遭遇危機,遇到特殊狀況,進入策略轉折點時,大股東是擔任助力還是阻力,是決定企業百年發展的成敗關鍵。

在這個個案中,百年來耐心持有股權的大股東,在行業整併時擔任推手,公司陷入混亂時派出救援投手,市場失去信心時擔任救援捕手,在背景協助管理層,在各個轉折點扮演不同角色,成就了今日的ABB。對照目前台灣家族企業事必躬親,遇事直接插手管理,大異其趣,堪為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