併購 SAP軟體巨擘,錯誤併購的甜蜜分手記

JarTee/Shutterstock
全世界最大的軟體公司SAP,如何在50年的歷史中價值暴增1,300萬倍?從德國隱形冠軍成為全球龍頭企業的道路中,關鍵在於順應時勢的陸續轉型及併購失敗時的認錯分手。
SAP是全球最大的軟體公司,從德國隱形冠軍成為全球龍頭企業的道路中,併購認錯、堅決分手,反而幫助自身成長,是轉型中的經典個案。
5個工程師的共同創業
1960年代,IBM在大型主機獨占鰲頭,5個IBM德國工程師在開發應用程式及支援客戶服務的過程,看到套裝應用軟體的商機,發現企業正從少數「量身定做」有轉向大量「套裝應用」的需求。在內部提案不成後,5人決定集體辭職,1972年成立SAP(Systemanalyse Programmentwicklung),用自己的退休金2.5萬馬克,成立法定資本額最小的公司,開發一個共同的系統,來整合不同的業務應用及數據處理。成立第一年即獲客戶支持,開始獲利。
隨著跨國管理興起,在1973年推出SAP R/1,也就是第一代的ERP系統(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可以即時處理業務交易,一炮而紅。1979年再推出的R/2,功能進一步拓展,並支援大型主機,成功打進大型企業市場。
創辦16年後,1988年SAP在德國公開上市,改變5人共治模式,推派迪耶瑪.霍普(Dietmar Hopp)擔任CEO,上市隔年,已經擁有1,800家客戶。4年後1992年推出R/3產品,令業界為之震撼。SAP更改寫行業標準,改變直接銷售模式,與美國六大顧問公司合作,得到多家大型企業支持,包含老東家IBM。在1997年的股災中, SAP從默默無聞的德國隱形冠軍企業,獲得全球ERP之王的美譽。
當伙伴成為仇人
進入互聯網年代,SAP經歷嘗試將互聯網技術整合進入產品線,繼續全球拓展。互聯網泡沫破後的2001年,公司不跌反漲,營收逆向成長17%,穩居市場龍頭,市占率約三成多。然而互聯網的出現,也帶出了不同的IT應用及新興對手,包含資料庫的長期伙伴甲骨文(Oracle),也開始饞涎EPR大餅。
甲骨文於1977年成立於美國德州,由關聯式資料庫起家,主攻中小企業,經歷2000年與微軟資料庫的多年纏鬥,積極進入應用軟體的新領域,自行研發ERP,成為市場老二。2003年,市場老三PeopleSoft與更小的JD Edward善意合併,甲骨文螳螂在後,提出惡意併購,想一舉收兩者入袋。最終甲骨文以103億美元惡意併購成功,後續又進行一系列大型併購,快速轉型為一站購足的綜合供應商。2010年甲骨文市占率約18%,直逼SAP的24%。
美國籍的比爾.麥德蒙(Bill McDermott)於2010年上任SAP的聯席CEO,除了加強和Intel與微軟的技術伙伴關係、積極推動內部雲端轉型,更重壓併購超車。SAP與甲骨文雙方不僅搶奪客戶,更互告侵權賠償,爭端不休。SAP於2010年宣布以58億美元收購美國資料庫軟體Sybase,做為自行開發資料庫的基礎,隔年推出HANA資料庫,以取代甲骨文資料庫。
面對新興的雲端競爭者,SAP也開始決定以收購迎戰。自2011年起,SAP一連串收購6家不同領域的雲端企業小龍頭,橫向擴張補足產品線,希望達到交叉銷售的加乘效應,成功轉型。麥德蒙的美式作風超乎德國公司的保守傳統,導致SAP大幅舉債,總負債從2011年的146億美元跳升至2014年的250億美元,但市值也從2010年60億美元成長至2014年100億美元。
天作之合如何變調
2018年10月,SAP宣布以80億美元現金收購Qualtrics,這不僅是SAP歷史上最大收購案,也是當時軟體行業未上市公司中的最高收購價之一。
有別於一般矽谷軟體公司的「車庫創業」,Qualtrics於2002年由大學三年級的創辦人萊恩.史密斯(Ryan Smith)與原任行銷學教授的父親,共同以「家庭合夥」形式創立,起初提供問卷軟體以服務學界,日後轉型為體驗管理平台公司。
Qualtrics在2017年上市前融資,上市估值為40億美元,但SAP決定於它上市的前3天,以80億美元「搶親」,全資收購,以求實現自身的「X+O」策略,即是將Qualtrics的體驗數據(X)與SAP 47.3萬家客戶的營運數據(O)整合。SAP自身現金充裕且融資成本低,Qualtrics仍有現金,且正以每年40%高速成長。不料交易公告後,SAP的投資人不買單,認為估值過高,對財報貢獻低,整合困難,脫離ERP的主線業務。SAP股價因此下跌約5%,市值蒸發約65億美元。
一開始SAP承諾合併後,讓Qualtrics獨立經營,雙方能力互補,但這個願景在執行面開始脫序,美系新創公司的快節奏文化,與德系傳統決策慢文化不適應,造成內部技術與銷售團隊在推出產品時,無法真正融合。史密斯也開始失去主導權,雙方產生摩擦。麥德蒙在2019年因高價併購引發質疑,以及維權基金的壓力下離職,高階主管隊伍中亦多人離職。
甜蜜的分手
德籍的克里斯蒂安.克萊因(Christian Klein)接手聯席CEO,他從1999年以實習生身份加入SAP,至接任CEO時已在公司歷練整整20年。2021年SAP決定將Qualtrics分拆在美國獨立上市,當時估值約200億美元,為當初買價的2.5倍,分拆上市時SAP市值約1,400億美元。
2023年史密斯再夥同私募基金,共同將Qualtrics以125億美元買斷下市,再度回到創辦人的懷抱。SAP從此次出售中獲得約77億美元的現金收益,並宣布啟動50億歐元的庫藏股計畫,改善財務結構,負債率從約40.6%下降至約36.5%。出售後,適逢市場由雲端及AI熱潮主導,雲端轉型成功,SAP市值達到歷史新高3,250億美元,為分拆時的2.3倍,成為歐洲最大軟體公司。
學習點
50年歷史的SAP為什麼可以價值暴增1,300萬倍?關鍵在於順應時勢的陸續轉型及併購失敗時的認錯分手。
企業轉型,會牽涉到新舊兩個事業的「雙軌管理」,最終如何讓新舊並軌,或只剩一軌?新舊差異是必然,如何將新伙伴融入舊體系,發揮綜效,都是轉型中的關鍵因素。企業併購,是轉型中的必要手段,企業很難自身轉型。收購失敗,也需當機立斷果斷處分。設計完美資本方案,讓買方巧妙退出,成就了無緣的賣方,也成就了自己,和善分手,雙方共贏,這個個案是最佳典範。
轉型,是目前台灣企業必要面臨的問題,也是管理學上操作困難度最高的領域,但也只有順應時勢的轉型,才有永續存活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