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科技新創公司來勢洶洶的破壞,老字號企業總是慢了半拍,只能束手無策嗎?有一個方式,能夠結合既有公司的雄厚資源與新創公司的數位能力,值得領導人參考。
2023年已過去兩個月,這兩個月印證了去年底國內外各大智庫的預測:今年景氣將呈現低成長。固然台灣內需與旅遊業終於迎來新冠疫情三年來的春燕,但不少產業仍面臨景氣下修與震盪行情。國發會發布的景氣燈號,已連續兩個月出現代表「低迷」的藍燈。今年1月台灣因遇農曆春節10天連假,出口衰退二成,預計全年出口將衰退5%到9%。
在數位巨浪席捲下,所有的企業都在思考如何進行轉型。這其中,決定勝負的關鍵是,組織有沒有跟著轉型。
台耗公司原本為台灣最大的傳統工具機耗材供應廠商,但市場逐漸縮小,需要第二動能,於是跨足半導體製程耗材,成立新事業部。然而新舊事業間隔閡懸殊,造成發展阻礙,新事業的負責人希望獨立成為子公司,董事長蔣萬年應該答應嗎?
追求數位轉型,是許多公司的目標,永進機械總經理陳伯佳卻有更遠大的企圖心,希望帶著供應商、協力廠一起轉型。這位新任的公會理事長,要如何激勵產業共同打拚?眼前之路任重道遠。
近年大環境愈發難以預測,領導人已經習慣於應付眼前的危機,陷入近乎單一的焦點,難以將目光放遠。但愈是這樣的時刻,領導人愈需要考慮大局。為了獲得一些新的觀點,《哈佛商業評論》邀請來自各領域的學者,針對在未來的100中哪些管理實務會改變──或者不會──提出自己的觀察。
許多領導人認為,想要創新發展,必須斬斷過去,事實上,如果你想穩健前行,就要回頭梳理過去。歷史是一條持續發展的脈絡,從過去延伸到未來。領導人若能領會如何從過往的發展經驗中汲取精粹,便能確立前行的方針,帶領公司邁向榮景。
【第二屆數位轉型鼎革獎贈獎暨分享典禮】隆重邁入第二屆的《哈佛商業評論》數位轉型鼎革獎,9月29日正式公布得獎名單,並舉行贈獎暨分享典禮。今年一共報名190件,總得獎率僅有20%,共38件得獎,包括32項專案、企業及領導人獲獎。另外,還有6家企業獲得今年首創的ESG特別獎。(完整得獎名單請點此)
9月29日,《哈佛商業評論》與SAP共同舉辦第二屆數位轉型鼎革獎的贈獎典禮,共38項獲獎,總得獎率20%,競爭激烈。
【第二屆數位轉型鼎革獎】從網購到APP叫車;從買早餐漢堡到便利商店咖啡;從高速公路繳費到醫院的掛號批價……我們的生活之所以如此便利,正是因為各行各業都在啟動數位轉型。台灣的數位轉型浪潮百花齊放,不僅涵蓋消費百態,從製造到醫療等各行各業,已積極導入數位工具,同時帶動ESG表現,成為低迷經濟中的逆勢成長力!
菲律賓有個混雜的發展史,歷經西班牙殖民、美國殖民,到近代獨立後國內獨裁政治,經濟發展如雲霄飛車上下擺盪。阿雅拉(Ayala)家族在混沌的政經環境中穩定成長184年,成為當地第一家庭,集團總市值353億美元。
LEADERSHIP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TALENT MANAGEMENT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