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轉型 轉型變革總是失敗?你的公司可能罹患「組織官能症」!

轉型變革總是失敗?你的公司可能罹患「組織官能症」!

ANGHI/shutterstock

組織推動轉型變革,往往投入大量資源,卻收效甚微、甚至失敗。這很有可能是公司罹患「組織官能症」,即在長期標準化和制度化的發展中,組織趨於僵化、團隊喪失動力、員工虛應故事等徵兆。企業應改善這個問題,才能重新發動轉型引擎。

Z公司是一家大型零售商,受到全球供應鏈不穩、數位競爭者興起的影響,決定進行數位化轉型,並加強區域市場的靈活性。為此,Z公司開始執行許多的變革策略,包括引進數位化人才、推動一系列數位工具與培訓,並將層層把關的官僚組織調整為更加扁平化的管理結構。 

然而,轉型並未如預期地順利推進,反而引發各部門間更多的衝突、對立,以及一波波中高階主管主動申請的退休離職潮! 

Z公司怎麼了?為什麼即使有完整的變革策略、支援系統與管理結構,企業在變革道路中依舊是步履蹣跚、充滿荊棘呢? 

近幾個月,我從企業高階主管一對一的教練個案中,發現隱藏在企業內的「組織官能症」已日趨嚴重,除了對個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之外,也成為企業轉型、永續發展的最大阻力。 

什麼是「組織官能症」? 

「組織官能症」一詞源自英文「Occupational Psychosis」,由美國哲學家約翰.杜威(John Dewey)提出。杜威認為人們在特定職業中長期從事某些活動,會形成特定的思維習慣和偏見,這些習慣可能限制他們的視野和適應能力。 

而後,美國社會學家羅伯特.金.默頓(Robert K. Merton)進一步發展了這一概念,他認為組織在高度標準化和制度化的過程中,產生了許多低效的運作模式,這些無效模式引發的許多現象,被稱之為「組織官能症」,根據我的觀察,其外顯表現包括有: 

1. 過多控制與官僚化

在組織官能症的狀態下,組織過於依賴層級控制,管理層往往過度重視流程和規則,忽視靈活性和員工的自主性。這使得員工難以發揮主動性,甚至出現無所適從的現象。 

2. 職場身心惡化

組織變革過程中的種種不確定性(包括對於外在變化、目標、技術方法、成果產出……等不確定性),增加了工作壓力和心理不安全感,愈來愈多的主管、同仁均出現疲倦、焦慮、失眠、心悸、情緒不穩定、高血壓等身心狀況,也使得職場中漸漸瀰漫著「不如歸去」的氛圍。 

3. 接班領導力弱化

由於長期習慣聽命、服從於高層領導,使得許多企業內部績效優秀的中堅幹部缺乏領導者的前瞻思考,以及做重大決策的能力與膽識,這使得企業在組織規模擴張或有派任需求時,不是出現找不到人才,就是人才不願接班的困境。 

4. 思考力集體當機

整體生存環境惡化、身心過度疲累所引起的最明顯的症候群,便是專注力、思考力的弱化,現在,能夠且願意進行深度思考的人愈來愈少,相反地,只求快速把手上事物「做完」的機械性反應,則成為職場中顯而易見的現象。 

5. 經營者與工作者皆有孤獨感

在一切講求快速、效率的職場文化中,「具有人性化」的交流、溝通從來都不被視為重要且必要的管理活動,因此,當企業面臨變革的混亂與動盪時,上下便容易因為不理解而產生交相指責,或領導效能不彰的結果。 

在面臨這些症狀時,組織往往會陷入一種「惡性循環」,即在問題出現時強化控制,這反而進一步加重組織的病症。 

企業新舊系統轉換的成功關鍵:意識提升 

提出「意識層級理論」(Levels of Consciousness)的大衛.霍金斯(David R. Hawkins)是一位美國精神科醫師、哲學家和意識研究者,我認為,他在著作中 提出的「舊系統」與「新系統」轉換過程中的意識頻率概念可以應用於組織層面,幫助企業緩解組織官能症。 

企業可以這樣思考:如果我們把變革、轉型前後視為「舊系統」邁向「新系統』的跨越,那麼,企業應該拋掉哪些在新系統中無效的舊習慣、舊思維,而又該重新建立哪些新的習慣、思維呢? 

以下有3點建議: 

1. 從恐懼與控制走向信任與支持──從控制者(Controller)轉為啟發者(Inspirer) 

在霍金斯的舊系統中,組織通過控制與恐懼來驅動成果,但這種模式在面臨變革時會導致內部產生抗拒與壓力的低頻能量。新系統則強調信任和支持。領導者應從控制者(Controller)的角色轉為啟發者(Inspirer),以引導、啟發、協助的教練手法來提升部屬接受挑戰的勇氣。 

2. 從分離意識走向合一意識──從「你」(You)轉為「一體」(Oneness) 

活在舊系統的組織,習慣在問題發生時急著找“罪犯”,將過錯歸因於某一個人或部門,這種“分離”的低頻意識往往導致部門間的孤立和內耗。新系統則倡導合一意識,了解萬物皆互相效力、互有連結,因此,領導者應組成打擊問題的跨領域團隊,以凝聚我們是一體(Oneness)的集體意識。 

3. 從外在給予轉向內在穩定──從低頻率能量轉為高頻率能量 

在舊系統中,工作者的安全感往往來自於外部給予的資源,長此以往,反而導致產生「我需要更多的資源才能完成某些事」的內在匱乏感。在跨越變革時期邁入新系統的組織則重視個人心靈力(Power)的提升,藉由導入正念、冥想、覺察等各項身心靈鍛鍊活動,清除個人內在阻礙,協助同仁產生自主動能。 

透過大衛.霍金斯的意識進化理論,企業可以從低頻意識的恐懼與控制,轉向高頻意識的信任與合作。這使得組織能更有效地應對不確定性,在變革的浪潮中保持健康且持續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