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永續台灣氣候治理新篇章:由上而下驅動淨零轉型

專訪環境部部長彭啓明

台灣氣候治理新篇章:由上而下驅動淨零轉型

台灣氣候治理新篇章:由上而下驅動淨零轉型

彭啓明強調,淨零排放任重道遠,需要由上而下的氣候治理來落實相關進程及目標。攝/蘇義傑。

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甫落幕,台灣政府積極響應,環境部成立「綠色戰略辦公室」,由上而下推動減碳工作。此外,政府也將於2025年開徵碳費,鼓勵企業進行減碳投資。氣候治理需要政府、企業和全民共同努力,一起邁向2050淨零目標。

甫於亞塞拜然落幕的第29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 29),通過《巴黎協定》第6.4條全球碳市場機制草案,允許國家、公司甚至是個人都可以參與由聯合國管理的中央系統碳權交易機制,藉由交易碳權來抵銷碳排放。代表台灣雖非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的締約國,未來也可以參與國際的碳交易市場。

因此,環境部部長彭啓明表示,COP 29不但將改變世界的氣候治理思維,還能讓台灣與國際氣候行動接軌。

政府帶頭全力推動

其實台灣本身的氣候行動,早已如火如荼地展開。台灣身為海島國家,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尤為劇烈。總統賴清德上任後成立的總統府三大委員會當中,就包含了以氣候治理為主軸的「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並責成環境部以兼顧經濟發展及環境保護的角度,全面性規畫台灣氣候治理的相關任務。

為了整合協調政府各部門推動氣候變遷與淨零轉型相關業務,環境部以任務編組方式成立「綠色戰略辦公室」,支持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的運作。彭啓明在接受《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專訪時指出,這是台灣有史以來首次以由上而下的方式,推動氣候治理,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綠色戰略辦公室主要肩負三大任務,首先是規畫整體氣候治理政策,並負責追蹤執行進度。其次是管理和營運新台幣100億的綠色成長基金,改變以往的補助模式,轉向以投資激勵綠色產業發展。預計基金將於明年1月正式啟動,將以專案方式審核減碳和循環經濟相關的投資標的。

第三則是成立政府永續長聯盟。未來政府各部會都將設立「永續長」,負責推動各部門的減碳工作。綠色戰略辦公室將支援政府永續長聯盟的運作,協助各部會擬定減碳計畫、定期公布減碳成果、推動綠色採購和公私協力等,確保各部會有效執行減碳任務。

在入閣之前,彭啓明曾在台灣氣候聯盟擔任秘書長,他發現很多公司都設有永續長,但是背景各異,成效也不同,最大的特點是「跟老闆關係最密切的,工作成效最顯著,否則頭銜再大都沒有用。」彭啓明強調,唯有高層決策者將氣候治理納入核心發展戰略,由上而下才能有效推動企業轉型。

這個概念套用在國家層級也相同。因為氣候治理涉及跨部門協調,需要高層的統籌和決策;但政府各部門的職權各異,導致推動減碳工作時容易出現權責不清。只有最高層領導人介入,才能有效整合資源,確保減碳目標的落實。

除了協調整合,有效的氣候治理需要明確的目標和檢核機制,這也是環境部的重要工作,必須為各部會設定減碳目標,並追蹤進度。若發現進度落後,就要提供資源和協助,例如資金或專家諮詢,以協助各部會克服減碳的挑戰,並確保國家整體能達成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

不過目前在推動減碳過程中,政府部門碰到的最大問題是「缺乏對未來的想像」,大家都知道必須盡快行動,卻又不知從何著手。彭啓明表示,最好的辦法就是跟先行者學習,像英國或日本都有顯著減碳成效,先去學習別人的作法,嘗試提出適合台灣的作法,慢慢找出方向。

鼓勵企業綠色轉型

除了公部門減碳目標,民間企業的合作也不可或缺,這部分則必須由碳定價制度來驅動產業減碳。

台灣將從2025年開徵碳費,起徵對象為年排放溫室氣體達2.5萬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的企業。目前調查,約有281家企業需申報,這些企業排碳量約占全台灣的54%,若是不努力減碳,就將面臨每噸300元碳費的額外成本,而且未來開徵門檻還會下修至每年排放量達5千噸的企業。

不過環境部也提出獎勵辦法,企業若是提出自主減量計畫並通過審核後,可以享有優惠的碳費費率,最多可以降到每公噸50元。碳費政策的主要目標,是希望企業將碳費納入生產成本,能積極減碳,預估能帶動全國整體14%的減碳量。

未來碳定價制度也可望衍生出新的綠色金融。企業可利用碳權價值向銀行貸款,進行減碳相關投資,例如改善製程或更換節能設備。還可同時帶動綠色產業的發展,像是節能服務公司(ESCO)的興起,形成完整的減碳產業鏈。

氣候治理不僅僅是減緩溫室氣體排放,也包含調適氣候變遷的影響,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大眾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