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本集來賓:全聯實業行銷部協理 劉鴻徵
你有過這樣的經驗嗎?參加咖啡寄杯活動,結果時間到期還沒喝完;上餐館領到折價券,約好人再到訪時才發現已經過期。幾乎每一項回饋顧客的計畫都會設限,本意是刺激顧客在規定範圍內盡量消費,但如果設置不當,也會有惹怒顧客的風險,或顯得自家品牌缺乏誠意而損及商譽。該如何制定這類計畫才好?
永續已經成為諸多企業重視的發展議題,但仍停留在改善既有產品或服務的傳統策略上,很少思及:如何與顧客合作,擴大永續的效益與影響力。本文提出一項策略矩陣,指引領導人重新思考自己的永續方針。
非數位原生的品牌,若想跨足電商,只能加入諸如亞馬遜這樣的平台,陷入大宗商品化的價格戰嗎?在加入與不加入之外,還有第三種選擇,就是建立自己的「品牌旗艦平台」,凸顯自家商品的差異化。不過,想要成功打造一個自己的平台,該怎麼做?
【第二屆數位轉型鼎革獎—數位轉型中小型企業組 領袖獎、綜合數位轉型服務業組 精銳獎楷模獎】早餐是很重要的一餐,但我們總是要焦急排隊,聽老闆娘逐一吆喝「鮪魚蛋、大冰奶」。這個令人無奈的情況可以翻轉!饗樂餐飲就靠數位力,免除顧客的消費痛點,同時讓業績在疫情中逆勢成長30%!
找出顧客尚待滿足的需求,向來是商業行為的主要驅動力,也是難倒所有創新者的巨大挑戰。洛桑管理學院的教授指明四大策略,助領導人在資訊爆炸的數位時代,精確鎖定顧客的「隱藏需求」。
大多可以開立發票的商品都有一個期限可以退貨,但如果這個商品不是透過標準化流程出產,而是配合顧客進行了客製化,那還能退貨嗎?大多人直覺「不能」,畢竟這是為某個人特製的,很難以符合經濟成本的方式,再找到一個願意接受的顧客。然而根據研究顯示,願意讓客製化產品退貨的公司,收到這類產品退貨的數量減少了40%。難道接受客製化商品退貨,是一個好策略?
EMPLOYEE RETENTION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LEADERSHIP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