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創事業究竟應該登記為營利或非營利事業?國立清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副教授謝英哲長期研究台灣的社會創新與創業,本文將結合台灣政策環境,為台灣創業家提供更寬廣的思路。
如今,營利事業與非營利組織之間的界線愈發模糊。營利事業能以嘉惠社會的方式經營,非營利組織也能提供極具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帶有社會使命感的創業者,應盡早確定自己的新創企業屬於何者,以避免後續的經營難題。
新創事業的創辦人通常會尋求孵化器和加速器的協助,但創投工作室是另一種選擇。創投工作室並非資助現有的新創企業,而是育成或合作伙伴的構想,找到產品/市場契合點和早期顧客,再招募創始人來經營和擴展業務。本文解釋了創投工作室的運作方式、吸引力和應該注意的問題。
新創公司往往好不容易才讓企業點頭,開啟第一場會議。但首次接觸後,企業常常再也提不起興趣,開第二場會議討論如何合作。本文提出五項做法,讓企業對你印象深刻,願意敞開繼續合作的大門。
為什麼有些新創公司,能真正在市場中取得一席之地,有些則功虧一簣?研究那些成功擴展規模的新事業,會發現它們都掌握了一個經常為人忽視的關鍵階段⋯⋯
一間企業成立單獨的部門或者子公司,專門負責針對有潛力的新創公司進行投資,這樣的模式稱為「企業創投」(CVC),如今已經成為新創公司獲得資金的一大途徑。如果你是一名創辦人,有機會接觸CVC,或正在尋找CVC的機會,該如何衡量其中的風險?以及什麼樣的CVC最適合你呢?
手遊、電玩的市場熱絡,也帶動緊密關聯的「遊戲直播」行業興盛,造就「遊戲實況主播」這樣的新興職業。Twitch是遊戲直播平台的龍頭,如今在該平台上,也聚集了其他類型的直播內容,造就龐大的創作者經濟價值。Twitch執行長艾密特.希爾出面探討,如何創造一個充滿活力但安全的影片串流社群。
不斷地尋求挑戰與突破,龔南葳想要真正做一次她心目中所謂的「創業」,只是沒想到一開始的募資,就讓她覺得踢到了鐵板。從直接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自我推銷取得入學資格,龔南葳不但拿到了博士,還成為三家新創公司的創辦人;這位台灣女孩走出了一個「自我實現」的人生,不過近一年的募款經驗,讓她對「新創事業」,有了更深一層的體認。
全球創新生態正在轉變。對台灣來說,傳統由政府主導創新、發展產業的模式不再可行,亟需重塑創新生態。然而,現在卻出現新創業者找不到資金,投資人也找不到好案源的窘境。群眾募資平台能扮演橋梁角色嗎?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MANAGING YOURSELF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