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與職業運動期待複製「魔獸傳奇」——體育歸教育,運動是產業

期待複製「魔獸傳奇」——體育歸教育,運動是產業

期待複製「魔獸傳奇」——體育歸教育,運動是產業

霍華德;圖片取自桃園永豐雲豹職業籃球隊Taoyuan Leopards臉書。

美國NBA球星霍華德(Dwight Howard)加盟台灣職業籃球T1聯盟桃園永豐雲豹隊,在台颳起「魔獸旋風」。桃園永豐雲豹隊一年花3,000萬元招攬魔獸加入,出場首戰1.5萬張門票瞬間被掃光,近期主場門票也被清空,總收入1,400萬元。更令人驚豔的是,未來球季雲豹有11場主場賽事的門票都已售罄,預估收入已有1.3億元。台灣近年有多項運動發展得有聲有色,但似乎總有個「無形天花板」;期盼運動產業化,更期待在其他運動領域也能出現「魔獸傳奇」。

接近年底,氣溫轉涼,幾件大事反而更令人熱血澎湃;我指的不是剛結束的選戰所激起的火花,而是運動競技場上點燃的狂熱情緒。

11月初,美國NBA球星霍華德(Dwight Howard)宣布加盟台灣職業籃球T1聯盟桃園永豐雲豹隊。近幾年,台灣職籃在P.LEAGUE和T1兩個聯盟相互拚場炒熱氣氛下,已有逐漸加溫之勢,如今再有魔獸話題助陣,更掀起職業運動界的熱度。另一場現在進行式的運動項目,則是正在卡達舉行的世界盃足球賽。(編按:2022世足賽已在12/18落幕。)

運動的魔力很難用言語形容,但發自內心的熱情卻難以掩藏;但用數字來表示,更能強化我們對運動的印象。卡達世界盃耗資幾近天文數字的2,200億美元,而過去七屆的世界盃總花費雖然也高達443億美元,但僅及本屆1/5的水準。

台灣近年有多項運動發展得有聲有色,但似乎總有個「無形天花板」擋住運動員、運動團體更上層樓;運動主管機關、政策和相關團體都要有不同的思維和更大的討論空間,才有可能突破窠臼。

是運動還是產業?公部門需多費心

學校的體育課歸教育部管轄順理成章,但出了校門後的成人運動,也要教育部體育署操心,就太為難相關官員了。運動可以是很個人的事,目的是為了健康,而健康這件事交給衛福部健康署應該比教育部體育署恰當。運動也可以是發光發熱的「全民運動」,讓民眾為之如癡如醉,這就有賴具備營運模式、經營管理和競爭策略專長的企業參與,這樣的業態由經濟部商業司擔任主管機關似乎更合拍。

若將運動視為產業,就要有配套的發展及獎勵政策。體育署也有運動產業化的說帖,但是,術業有專攻,產業化畢竟是經濟部的專長,體育署真的不懂。還有,要讓運動產業化就要引進企業資源,而類似《產業創新條例》的負稅優惠等措施,就是最直接的鼓勵,這部分又是經濟部和財政部的業務範疇。

據統計,2018年12類台灣運動產業的生產總額為4,788億元,以運動產業計有2.48萬家廠商家計算,平均一家分不到2,000萬元;在生產總額中,「運動用品或器材批發及零售業」占比近74%,「運動場館或設施營建業」占近11%,兩類便拿走4,000億元,其餘十類業者只能爭食剩餘的730億元。

政府鼓勵企業投入運動,內可帶動員工、家屬,外可擴及供應鏈上下游廠商,無疑是達成全民運動目標的最佳途徑。針對此,先前本專欄曾多次呼籲有關單位應擬訂運動版的《產業創新條例》,提供政策誘因,以租稅優惠手段,鼓勵企業更積極關照利害關係人的健康;而全民的健康,等同國力的強化,又可大幅減少全民健康醫療費用的支出。

以預算編列方式撒錢來推動政策,除了作業時間冗長及效率不彰等成本外,還得篩選受惠對象,更容易淪為「政策買票」之譏,政策美意也會大打折扣。

但若將「稅負優惠」納入運動版產創條例的好處,一來政府不必編列額外的預算扶植非政策性運動項目,可節制政府支出無限膨脹;二來賦權企業,民間的錢一定會花在刀口上,讓企業選擇自己偏好或專長的運動項目,運動投資的整體效益肯定強過公務機關的政策規範和執行效率。

體育歸體育署,運動產業歸商業司

卡達花了2,200億美元主辦世界盃,肯定是血本無回,我們也不易理解其背後的政策目的。但T1聯盟桃園永豐雲豹隊一年花3,000萬元招攬魔獸加入,出場首戰1.5萬張門票瞬間被掃光;11月、12月的主場門票也被清空,總收入1,400萬元等著入帳。更令人驚豔的是,未來球季雲豹有11場主場賽事的門票都已售罄,預估收入已有1.3億元,這還未計入周邊商品及廣告代言等收益。

如果運動不是產業,企業就無法打破僵固規定以「高薪」迎來霍華德;如果運動不是產業,就不會有魔獸效應帶來的1.3億元門票收入及更可觀的相關收益。從這個角度來看,體育歸體育署,運動產業歸商業司,似乎是更名副其實、各安其位的思考方向。

蹭蹭魔獸熱潮,期盼運動產業化,更期待在其他運動領域也能出現「魔獸傳奇」。

(本文轉載自2022.12.13「遠見華人精英論壇」;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