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越集團董事長、光華管理策進基金會董事長。
組織不論大小,最大的目的是生存,因此,盱衡局勢、善用資源,確保組織的長久存續,是領導人的首要任務。
看到問題便倉促出手,雖能解決一時的現象,但病灶猶存;唯有深入問題的本質,才能找出可真正解決問題的長效策略。
創造台灣經濟奇蹟的第一代、第二代創業家,大多已到了交棒階段;同時,尋找適合的接班人,也是多數中小企業當前最迫切的困境。
科技產品愈做愈小、功能愈來愈複雜,在此態勢下,不能固守只賣單一產品給客戶的舊思維,而要發展新的商業模式,才能跳脫既有的「單價X數量」的業務思惟。
企業經營少不了決策,有決策就有風險。理論上,大部分的風險都可以規避,關鍵在於,企業準備投入多少資源來預防風險?或者,不從事任何有風險的事,就像停泊在港口裡的船隻最安全,可是,不出航的船又有何用?防範風險有要系統性思維,從不同面向設想風險來源、建構SOP,力求消弭風險於無形;即便不幸發生危機,也能在最恰當的時機進行必要的處置。
全球景氣動盪不安,不久前各方還樂觀表示看不到一片烏雲,才一轉眼就說前景不明,要摸著石子過河。儘管政府財經單位及智庫多預測今年台灣GDP成長率只能勉力保二(經濟成長率2%),但對有企圖心的企業及優秀的領導人而言,仍能無懼於大環境的負面因素,勇往直前,大膽設定成長目標。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跟傳奇CEO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都推崇的「integrity」,能帶領企業從A級晉升為A+。
因地緣政治等因素造成全球供應鏈失序後,勞動力的供需失調也成為全球產業的頭痛問題。台灣前二年經濟雖然表現不錯,但景氣總會有高低循環,台灣經濟的長線威脅,還是「人才匱乏」。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