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越集團董事長、光華管理策進基金會董事長。
政策要有目的性,執行法規要有必要性。社會環境的多樣性、複雜化,已非單一腦袋應付得來。學習型組織,就從行政系統開始。
罷工、缺工、行政效率不彰等都是人製造出來的問題,領導者若有心,就一定能找出解決的辦法。
在環境變動緩慢安穩的年代,組織裡一些沒有特殊戰功,卻也循規蹈矩、按步就班的成員,總能論資排輩地晉升到管理幹部;只要部門同仁遵守制度、不出亂子,他們就能勝任愉快。但是好日子過去了,現在的內外在環境幾乎天天都在出新考題,若仍憑著過去的「考古題」來應付,能力很快就不夠用了,完全應驗了「海水退潮才知道誰沒穿褲子」的股神名言。
若大廠在向前邁進的同時,也能以供應鏈整體共存共榮為目標、顧及中小型夥伴的利益,就是符合ESG精神的典範。
台灣的人才荒,不但是數量的不足,更是素質的匱乏。當各部會都在為轄下所屬業務焦頭爛額之際,教育主管機關管學校、管學生,是否也要想法子管一管台灣人才不足的問題?
小規模的單位需要集中管理,才能有效發揮資源優勢;但是當規模大到缺乏效率時,去中心化、分散中心化,則是應該思考的選項。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認為,「今天」領導者面對「變遷」與「挑戰」的能力比以前更為重要。台灣的防疫成就有目共睹,但是隨著病毒的演化,重症和死亡率大幅降低,國際主流防疫思維也從清零、防堵到共存、治療;此刻值得我們思考的是:過去成功的戰術,在新的戰役中還適用嗎?
近日台積電改向文組招手,宣布要招聘政治學博士,引發討論。國際化趨勢下,各領域皆需才孔急;然而千軍易得,一將難尋,適任的高階主管更是企業多角化發展的關鍵因素。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