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價值觀領導學講座教授,永續商業策略專家,最新著作是《永續前線的策略》(Strategy on the Sustainability Frontier, Global Leadership Academy Press, 2020)。
調查顯示,企業在衡量永續計畫帶來的無形價值時面臨重大挑戰。為有效傳達永續成效,企業必須將無形利益「有形化」,透過品牌行銷與第三方認證提升利害關係人的信任度。唯有如此,永續才能成為創造超越成本的長期價值,而非短暫補貼。
與川普所說的不同,匹茲堡及當地企業沒有受巴黎協定之害,反而因為在創造潔淨和綠色能源的未來方面成為先驅,而可能受惠。匹茲堡率先採用可再生能源系統,促進了就業成長和經濟動力,並建立能吸引企業和人才的生活品質。
具備跨文化視野的管理人才,正炙手可熱。因此,本文列出三個步驟,助你成為全球精英的一員:首先,獲得知識、技巧、國際視野。第二,運用差異性、共通性和人際網絡,來發揮全球意識。第三,成為地球公民。
不管你身處哪種產業,綠色競爭已不可避免,因此,除了推出環保產品,更重要的,是別讓對手控制了產業的「永續性」標準。在這場環保標準的戰局中,成功的企業會把握機會,成為能左右局勢,甚至主導局面的力量。
現在,企業已經普遍認同,開發永續性的產品時,除了打造聲譽外,更可以拉抬營收、促進成長。然而,開發這類產品,並不保證一定能獲利。因此,本文提出三大策略,讓企業循著這些路徑,找出最有利的環保作為。
「永續發展」「綠色企業」這些各大公司努力想達成的目標,看似遙遠、困難,其實不然。 因為,生物圈已經提供一個完美典範:大自然的生產流程不但效率驚人,也兼顧環境健全,更能大幅降低生產成本,值得企業廣為仿效。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