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永續 漂綠、噤綠都行不通!企業需要更聰明的永續溝通策略

漂綠、噤綠都行不通!企業需要更聰明的永續溝通策略

The Good Brigade/Getty Images

企業的永續承諾已成主流,但隨著實踐挑戰浮現,法律與聲譽風險也接踵而來。從漂綠到「噤綠」,企業在氣候訴訟增加、利害關係人關注升高的情況下,該如何持續溝通永續行動,又不讓自己陷入危機?

過去10年間,私部門對永續發展的承諾呈爆發性增加,全球有目共睹。2015年《氣候變遷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通過以來,企業紛紛向利害關係人表達關切大家共有的地球,並強調自己能發揮重要作用,協助實現由各國政府設定的全球永續目標。

然而,隨著當初宣示目標的熱情因落實目標的複雜性而消退,許多企業發現自己陷入了艱困的處境。

從溝通的角度來看,企業面對的挑戰包括被監督團體、新聞記者與行動派員工點名批判等,但如今風險已遠超過一波波負面報導。愈來愈多的訴訟案件開始針對企業,要求他們對氣候變遷危害人類與地球負起財務責任。有些學者甚至建議,對於氣候變遷相關災難導致的生命損失,企業可能(或應該)面臨刑事起訴

這個現象引發幾個問題:哪些企業應該對氣候訴訟和相關聲譽風險最為擔心?對於那些可能無法達成氣候目標的企業,會有什麼影響?企業該如何傳達自家推動的永續工作,而又不至於讓自己陷入風險?

法律風險的現況

不令人意外的是,最容易成為氣候訴訟對象的企業,就是化石燃料產業中的公司。訴訟不僅針對其業務本質,也涉及石油與天然氣公司被指控運用多種手段,隱匿化石燃料危害地球、也因而危害人類的事證。

以「檀香山市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