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 不知如何稽核供應鏈的排放量?看BMW怎麼做!

不知如何稽核供應鏈的排放量?看BMW怎麼做!

picture alliance/Getty Images

柯普朗和拉馬納推出的碳會計方法,要求供應鏈所有成員計算自己的直接排放量,這樣的做法已有愈來愈多企業與非營利組織採用,問題是:萬一供應商沒有能力計算,該怎麼辦?汽車大廠BMW決定主動協助這類供應商建立碳會計能力,並在新時代取得制勝的優勢。

在美國、歐洲與其他地方,政策制定者已經注意到世界不同地區的製造商有不同的排放量,而政治人物也愈來愈根據這些差異來訂定法規。例子包括:進口關稅取決於產品的隱含排放量(embedded emissions),如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或美國的外國污染費法(Foreign Pollution Fee Act);對某些高度矚目的高排放產品強制實施碳標籤,如歐盟的電池法規(Battery Regulation);以及有利於低排放產品的公共採購規則。

這些法規要發揮效果,有賴於一套準確且可稽核的產品級排放會計系統,針對每一項產品或每一批次存貨,製作專帳,媲美傳統的財務與成本帳。由我們其中一人共同開發的環境負債(E-liability)演算法,可以橫跨全球經濟,分階段製作嚴格的碳帳,即使在最複雜的供應鏈也能應用。這些帳還有一項額外優勢,就是可以讓公司內部與價值鏈上的管理人員及時了解決策選項,進而為自己的製造方法脫碳,以此創造碳排放的競爭優勢。

許多私部門與非營利部門的組織,目前已經在嘗試各種版本的環境負債演算法,於是它愈來愈有條件成為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