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學布拉瓦特尼克政府學院(Oxford University's Blavatnik School of Government)商業與公共政策教授。他與羅伯.柯普朗(Robert S. Kaplan)合著的文章〈精算企業的「環境負債」,讓你的ESG報告更可信〉(Accounting for Climate Change,繁體中文版刊登於2021年12月號),獲得2022年《哈佛商業評論》麥肯錫獎(McKinsey Award)。
現在的社會洋溢著憤怒的尖銳情緒。人們很容易受到鼓動,會用激烈的手段捍衛自己的價值觀,而這讓管理更加不易。領導人該如何在針鋒相對的氛圍中,與利害關係人相處?
氣候議題逐漸成為全球領導人的共識,如何提供一份可信的ESG報告也是各大企業努力的方向,然而現今眾人奉為會計依據的《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其實有諸多漏洞,最明顯的就是難以估算的「範疇3」,其衡量標準讓企業很容易採取「漂綠」行徑。是時候採用更完善的碳排放會計制度了,讓柯普朗教授告訴你。
因應氣候變遷危機,各大企業爭相推出ESG報告,但與此同時,這些五花八門的報告有多少可信度,也漸漸受到質疑。而且,無論環境、社會還是治理,全都不算是一種財務衡量指標。我們究竟該如何評估企業廣布在整條價值鏈上的ESG作為?本文將給你解答。
一位在韓國企業美國事業部任職的經理人,獲得到首爾總部工作的機會。到海外赴任,職涯得以更上一層樓。但如果要掌握這個升遷的機會,基於當地的文化保守程度,可能必須隱藏自己的性取向。這使得他猶豫不決了……
俄羅斯的人民,正在致力「清洗」他們的企業與政府。像是本文提到的RosPil這家公司,就巧妙地運用了群眾外包的方法,監督政府尋找清廉的外包廠商。除了俄羅斯,中國、印度等快速崛起的新興市場,也都有相關的反貪腐活動。
有爭議的「公平價值會計」,是如何獲得支持的?本文推測,可能是因為制定通用會計準則的單位,增加許多從事金融服務業的成員。結果,美國的非上市公司,也成立了自己的會計準則委員會,希望能擺脫公平價值會計...。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