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顧問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 )設在舊金山的BCG亨德森研究所(BCG Henderson Institute)董事長,與人合著有《想像力機器》(The Imagination Machine, HBR Press, 2021)。
若說美國當前的經濟「強勁」,乍看令人訝異,但目前的現實是:今日美國的失業率是接近半個世紀以來的低點,高獲利公司雇用的員工人數創新高紀錄,支付的薪資也不斷升高。但這些情況如果沒有煽起通貨膨脹之火,就都是好消息,而如今聯準會在對抗通貨膨脹方面,更容易接受造成經濟衰退的風險。若經濟衰退已迫在眉睫,高階主管應該如何因應?
「政治歸政治、商業歸商業」這句話,如今已不適用。當人們愈發關心社會議題,並積極表達立場與價值觀,企業無法默不作聲。與其被動因應,不如主動呼應。在這個凡事都具有政治性的環境中,領導人如何制定營運方針?
課本上出現的問題總會有一個解答,但是在現實世界中,可能連問題是什麼都模糊不清,或根本看不出究竟有沒有問題。如果領導人已經發現問題的端倪,也許會急於馬上進行分析並設法排除。在你這麼做之前,請先暫停,從提出兩個基本問題開始著手:有問題需要解決嗎?是什麼類型的問題?
企業策略並非一成不變的概念,會隨著大環境需求的變化,而改變重心。那麼在如今動盪的商業環境中,是什麼推動了企業策略的側重方向?策略是一種競爭性質的競賽,本質上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本文指出影響企業策略的六大因素,讓領導人能制敵機先。
在美國,因為疫苗施打普及率較高,「後疫情時代」的經濟似有復甦態勢。無論你是不是美國的本土企業,在全球化的牽動下,各個企業領導人都應該開始思考下一個經濟週期的樣貌與風險。與過往經濟衝擊不同的是,這次的新冠疫情是一個外部衝擊,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預測的,而我們至今仍沒有任何方法可以精準預測任何風險。企業領導人經歷過這次危機,應建立意識,監測並提高企業的復原力。
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人們不禁感到恐慌,擔心經濟會如同2008年金融海嘯一般,受到深刻重擊,不會太快恢復;但就事實來看,美國的經濟並沒有如預期般遭到破壞性的打擊,而且已出現強勁回升。然而,這股復甦力道如果要持續,需要哪些條件?企業領導人又可以從中得到什麼啟示,帶領公司跟隨這波復甦,持續蓬勃發展?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超過半年,現在該是時候暫停一下,仔細審視現況。從疫情發端至今,我們對趨勢的預測已有五項誤判。雖然經濟政策可彌補公衛施政失敗之處,但不同國家與地區遭受破壞的程度不同,也有各自的施政方向與風險要考量與承擔。無論如何,領導人此時應審慎檢視現況,建立企業的復原力,並看準機會伺機而動,邁向疫後新世界。
韌性在今日尤其重要,因為商業環境益發動盪與不可預測,但很少有公司能以培養韌性為明確的組織宗旨。遵循本文提倡的六大原則與六大行動,讓你的企業具備韌性。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