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學院企業管理講座教授,以及教職員發展資深副主任,合著有《資本主義大風險:重新思考企業的角色》(Capitalism at Risk: Rethinking the Role of Business , HBR Press, 2011)。
大多數執行長和董事會都認為他們的主要職責,是致力讓股東價值最大化。本文則提出另一種公司治理模式,把核心放在追求企業健全,而不是股東短期報酬。這個新模式,能讓公司關注在創新、策略更新,以及對未來的投資。
耐吉成立董事會層級企業責任委員會後,對企業帶來很大的啟示。根據本文作者研究,這類委員會至少有五大功用:做為知識和專業的來源、提供諮詢和建設性的批評、問責制度的驅策者、創新的激勵者,以及做為整個董事會的資源。
全球的市場資本主義,曾造就繁華的榮景,未來卻可能遭遇嚴重的破壞。為因應這樣的危機,甚至再創新機,企業必須帶頭發展策略,以迎接自由市場的新挑戰。不只如此,企業還必須和政府合作,共同為市場的永續發展努力。
在全球化的大浪潮下,中國成為多國籍企業兵家必爭之地,外派到中國,也幾乎成了高階主管必經的歷練。但,失敗率很高,許多頂尖人才甚至就此折損。因此,本文為在中國管理多國籍公司的執行長,提供了一套實用的指南。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