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學院貝克基金會(Baker Foundation)教授暨企業管理講座榮譽教授。
氣候變遷的證據愈來愈多,因此,大眾也愈來愈要求企業的董事會將氣候治理納入職責範圍。那麼,董事會該如何做出良好的氣候治理?本文提出8項具體標誌,也說明董事會必須面對的種種挑戰。
五年前,商業圓桌會議承諾企業應「為所有利害關係人爭取利益」,雖然愈發獲得認可,然而實際情況距離取代股東資本主義,仍有很大的差距。要實現轉變,倡議者需明確定義利害關係人資本主義,強化其理論基礎,制定具體的實施指南,並建立支持該理念的生態系統,包括投資者、管理者和專業人士,同時將其納入法律,並培養未來領導者。
近幾年,人們逐漸捨棄風行數十年的股東資本主義,轉而重視利害關係人資本主義。然而,每個人對這個概念的理解並不相同,領導人在主張公司奉行利害關係人資本主義時,應有明確的定義來向大眾溝通。本文概述主要的定義類型。
大多數執行長和董事會都認為他們的主要職責,是致力讓股東價值最大化。本文則提出另一種公司治理模式,把核心放在追求企業健全,而不是股東短期報酬。這個新模式,能讓公司關注在創新、策略更新,以及對未來的投資。
耐吉成立董事會層級企業責任委員會後,對企業帶來很大的啟示。根據本文作者研究,這類委員會至少有五大功用:做為知識和專業的來源、提供諮詢和建設性的批評、問責制度的驅策者、創新的激勵者,以及做為整個董事會的資源。
全球的市場資本主義,曾造就繁華的榮景,未來卻可能遭遇嚴重的破壞。為因應這樣的危機,甚至再創新機,企業必須帶頭發展策略,以迎接自由市場的新挑戰。不只如此,企業還必須和政府合作,共同為市場的永續發展努力。
在全球化的大浪潮下,中國成為多國籍企業兵家必爭之地,外派到中國,也幾乎成了高階主管必經的歷練。但,失敗率很高,許多頂尖人才甚至就此折損。因此,本文為在中國管理多國籍公司的執行長,提供了一套實用的指南。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