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化有一個很重要的特徵,就是成就至上,我們必須持續不斷追求成就。但這個觀念必然正確嗎?讓我們分別從不同角度探究這種文化對身心健康的傷害、起因與解決方法。
哈佛商學院教授艾美.艾德蒙森(Amy Edmondson)以研究工作場所心理安全著稱於世。她暢談正確與錯誤的失敗方式,認為進行實驗與承擔風險是組織獲致成功的關鍵,然而以同樣的方式失敗兩次,恐怕就大有問題。
面對工作,總覺得身心俱疲、提不起勁?這時我們往往會強行壓抑將工作丟下的衝動,咬牙撐過去。但卻有一種時候,不管你如何忍耐或是休息,都無法解決問題,這樣的你,可能不是累,而是已經「燃燒殆盡」了!無論你是過度努力的人、得不到回饋的人,還是找不到熱情的人,「燃燒殆盡症候群」都可能在任何時候找上門。日本知名產業醫師池井佑丞認為,唯有「及早預防」才是對抗「燃燒殆盡」最好的方式。
創傷可以拖垮我們,也可能讓我們變得更堅毅;它可能讓我們變得更軟弱,但也能讓我們變得更強大。沒有什麼辦法可以保證創傷後一定會有所成長,但我們可以做的,是讓一些條件到位,將變異轉化成驅動自我的內在原力。快樂是一個持續的選擇,也是一種源於自我取之不盡的資源,把注意力放在能使我們更快樂的做法上,持續為自己積累快樂。
忙翻了,何來精力與同事社交?然而,在工作效率與團隊交流之間取得平衡,能讓我們精力充沛,並提升工作表現。本文指出,我們其實不必花費太多時間與心思,就能與同事進行有意義的連結,並提出五種迅速、隨意且有效的作法。
在充滿不確定性、資訊爆炸的大環境下,我們的工作環境宛如持續升溫的壓力鍋,主管與員工都隨時處於身心俱疲的狀態,領導人如何帶領即將引爆焦慮危機的團隊?
我們或多或少都會在意他人的看法,同樣地,如果一個員工或者團隊對於成功的定義,是建立於自身的績效,也就是外界給予的評價,反而不利於長期發展。對他人意見恐懼的狀態(FOPO,fear of other people's opinions),是一種隱藏的流行病,可能是對個人與集體潛力的單一最大束縛因素。面對這個狀況,經理人該怎麼做?
如今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已經不亞於生理上的健康,公司主管也應該重視員工的心理狀況,了解如果有必要,自己可以如何提供協助。
【#92-4】科技雖然帶來了進步,但卻也導致源源不絕的大量資訊,從電子郵件、LINE訊息、到短影音,越來越多資訊會令我們分心,也讓我們陷入資訊焦慮的陷阱。
【#92-1】資料顯示,美國知識工作者有25%的時間都浪費在處理資料,而每年也造成近9000多億的美元損失。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下,你是否也身陷資訊焦慮中?
工作上總有一些時候不容你犯下任何錯誤,這種高壓的情況總讓你焦慮不安。不必擔心,心理專家提供了幾個好方法,讓你既能減少犯下重大錯誤的機會,也能減少心裡的焦慮。
FOUNDERS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LEADERSHIP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