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雜誌
  • 我要訂閱
  • 推薦關鍵字:
    內容分類
    熱門主題
    • 所有主題
    訂戶限定
    我的帳戶
    • 登入
首頁
   選單   
  1. 首頁
  2. 主題分類
  3. 過勞

過勞

追踨主題

 

推薦閱讀

團隊的工作爆量時,你該怎麼做?

  • 領導團隊
  • 數位版文章
  • 伊莉莎白.葛瑞斯.松德斯
  • 分享
  • 2023/02/20

跟壓垮你的工作壓力說放手

  • 個人生產力
  • 數位版文章
  • 愛麗絲.博耶斯
  • 分享
  • 2022/07/02
瀏覽所有主題

團隊的工作爆量時,你該怎麼做?

  • 領導團隊
  • 數位版文章
  • 伊莉莎白.葛瑞斯.松德斯

你的團隊正在承擔過多的工作量嗎?來自上級的需求增加,可能還有人力不足的問題,你的團隊總是接應不暇。這樣的情況若長期維持下去,不但員工會有過勞的健康問題,也會出現職業倦怠,增加離職率。想要確保團隊的生產力,並達到績效,你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 分享
  • 2023/02/20

超乎認知的疲憊!打敗三種工作過勞

  • 過勞
  • 數位版文章
  • 梅洛蒂.懷丁

說到過勞,你會想到什麼?一個人從早忙到晚,第一個上班、最後一個下班。但還有三種過勞的狀態,比這樣的情況更複雜:為了追求更多績效所以瘋狂工作;覺得工作過於無趣徹底失去熱情;經歷太多挫折已經心如死水。這三種也是過勞的一種表現,如果你正處於這些狀態,本文教你克服之法,別把自己逼到絕境。

  • 分享
  • 2022/10/15

跟壓垮你的工作壓力說放手

  • 個人生產力
  • 數位版文章
  • 愛麗絲.博耶斯

沒有人願意每天工作到筋疲力竭,但為什麼還是常常感到難以負荷的壓力?撇除有毒的工作環境或惡質主管,是否還有部分原因,是因為某些認知偏誤造成的呢?比如你的同事即便下班也隨時待命,導致你覺得自己也應該要這麼拚;或者你因為不好意思拒絕別人,結果攬下太多工作。本文提供一些建議,讓你放下緊繃的情緒,好好檢視自己的工作節奏。

  • 分享
  • 2022/07/02

救救你的Z世代員工

  • 世代議題
  • 數位版文章
  • 亞當.史邁利.波斯瓦斯基

一眨眼,Z世代的孩子已經進入職場成為生力軍。這代年輕人是徹頭徹尾的「數位世代」,可能是滑著父母的手機與平板電腦長大,取代「電視兒童」現象。他們更習慣以數位方式溝通,並且剛出社會就面對一個極度不確定的大環境,還未穩固建立的「社會自我」正面臨崩潰危機。身為職場的過來人,我們能提供什麼協助,以支持他們的心理健康,並培養他們的潛在能力?

  • 分享
  • 2022/06/26

「愛」是職涯成功的關鍵

  • 企業與社會
  • 影片

本刊2022年6月號的封面故事〈什麼樣的工作人人愛〉,作者馬可仕.白金漢(Marcus Buckingham)提出一個觀點:員工不需要熱愛工作中的每件事,但研究顯示,只要有一點熱愛(Love),就能顯著減輕工作倦怠,有助於提高工作投入程度。他將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公司,稱為「熱愛+工作」組織,能夠有效提升員工的工作投入度;員工在這樣的組織裡,也更能發揮潛力,找到職涯的方向。 

  • 分享
  • 2022/06/03

強制開啟線上會議的鏡頭會影響績效?

  • 遠距工作
  • 數位版文章
  • 艾莉森.嘉布瑞爾戴倫.羅伯森克莉絲汀.蕭克利

在遠距工作逐漸成為愈來愈多公司的選擇時,許多指導方針都指出,要求員工在線上會議開啟鏡頭,可以增加集體參與感與團隊凝聚力;然而現在,線上會議已經逐漸變成常態,就像傳統會議一樣,一天可能會有好幾場,此刻,對於「開會時要打開鏡頭」的看法也受到挑戰。根據最近的研究,強制員工打開鏡頭,反而會增加他們的倦怠感──你也有這樣的感覺嗎?

  • 分享
  • 2022/01/04

熱門主題

留任員工


EMPLOYEE RETENTION

追踨主題

公私部門合作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追踨主題

領導


LEADERSHIP

追踨主題
哈佛商業論
  • 登入

收藏至

  • 新增資料夾
查看個人圖書館

分享""

URL
  • Facebook
  • Twitter
  • LinkedIn
  • Line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