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企業管理學系教授,兼任商學院 MBA 學位學程主任,研究專長包括供應鏈管理、服務創新與策略、企業永續發展。
川普掀起關稅風暴,衝擊全球供應鏈的既定格局。雖然台灣半導體暫未列入首波徵稅清單,但產業整體已面臨提前布局壓力。面對地緣風險、高關稅,與政策不確定性,台灣企業必須超前部署,從「成本效率、風險韌性、政策適應性與服務彈性」中重新取得平衡,打造真正具有行動力與韌性的供應鏈。
豐盛科技成立60年,透過積極的併購活動,成為微創手術器械的專業大廠。近年豐盛遇到科技變遷挑戰,更加需要併購來維持競爭,但眼下正因為收帳流程系統老舊,帳款遲遲未能回收,導致資金週轉困難。公司內部分成兩派:在既有系統上進行自動化升級,但長遠來看會有數位轉型不足的隱憂;花錢導入全新系統,但在現金流吃緊的情況下造成財務壓力。總經理林百川該如何抉擇?
地緣政治動盪然領導人重新思考自身的供應鏈布局,依照各組職不同的「供應鏈邏輯」(supply chain logics),本文提供三種應對策略,以因應潛在的危機與風險。
隨著疫情的發展,「供應鏈」的重要性不斷地被提起。在今日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中,供應鏈面臨著不可避免的諸多自然或人為風險。如何能夠在短時間內面對這些風險可能對企業帶來的影響與改變,進而透過不同策略的訂定與執行以重新回到市場中的原有位置,考驗著各企業的「韌性」。本文透過解析不同策略對韌性不同階段的影響,期望對企業未來在建構供應鏈時能夠提供助益。
真心服飾創立三十年來,曾有過一段極盛時期,但如今,實體店面的營業景況已大不如前。因此,面對大股東要求提振業績的壓力,董事長陳正恆希望能在電子商務上有所突破。不過,他應選擇與流量龐大的電商平台合作?還是強化官方網站,推出更多專屬的數位體驗服務?
「數據」的應用近年來獲得企業的重視,以數據為基礎的策略成為企業的重要發展方向,供應鏈是企業的核心基礎,因此企業的供應鏈如何因應數據運用可能帶來的影響與改變,提升對客戶的獨特價值,創造公司利益,成為企業領導人應關注的議題。《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有八篇文章針對此一主題從不同角度提供豐富的內容及建議。本導讀引導讀者深入閱讀及思考相關議題,協助企業在進行數據科技的策略發展時能夠更有效率地管理供應鏈。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