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即將爆發,美國與其他西方國家正躍躍欲試想和中國脫鉤。但一項研究發現,美國極度依賴中國供應3種必須維生素:葉酸(維他命B9)、菸鹼醯胺(維他命B3)和生物素(維他命B7),而減少依賴程度的方法又難以實施。本文建議,在切割和中國的貿易關係前,最好先了解各種相互依存關係。
隨著美國總統大選的落幕,川普也將重回白宮。他為所欲為、無視道德與法治界線的形象早已深植人心。對台灣企業而言,最需要擔心的是川普的關稅政策,以及由兩岸地緣關係引發的政治風險。
2017年底,美國和北韓爆發戰爭的可能性有五五波。面對這樣的危急局勢,哈佛談判專家、人類學家威廉.尤瑞(William Ury)假設自己是編劇,用Photoshop製作一系列想像川普和金正恩見面的照片,最終讓對立的雙方共享勝利。
台灣政府一向以美國會協助台灣抵禦中國入侵為由,認為中共不會軍事攻台。然而,現實情況是,中共擔憂台灣跨越台獨紅線,對台灣採取日益逼近的軍事壓迫。政府應該考慮採取適當的作為,導引中共停止這種危險作法。
美國為了降低與中國發生軍事衝突的機率,因此進行風險管控。方法之一是維持軍事溝通管道,以及提出「小院高牆」的競爭邏輯,而台灣廠商若掌握好時機,就可能左右逢源。
【#125-3】在中美貿易戰、俄烏戰爭、以巴戰爭......等國際政治勢力的角逐下,各家企業真的能夠置身事外嗎?
世界的目光逐漸轉向印度,這裡會誕生下一個經濟強權嗎?或只是分析師的過份樂觀?讓我們從供給面、需求面與推進因素3個面向來看,並剖析可能遇到的發展阻礙。
美國不願停止打壓中國,但是禁不起與中國直接的武力衝突,也無法承受台灣海峽發生戰事對國家安全及世界經濟嚴重影響的後果。11月16日的拜習會,不論雙方表面上的說辭,兩國將持續激烈鬥爭,這種情況下如何有效控制戰爭風險,是個很有趣的問題。
近來美國使出渾身解數,希望與中國重啟高層溝通管道。自從2月份中國的高空氣球在美國被擊落之後,中國斷絕了與美國幾乎所有的高層溝通,最近布林肯終於得以訪華,受到國家主席習近平接見,並且於一個月內又在雅加達與王毅會面;財政部長葉倫也已結束中國的訪問,期間她表現地極為親合低調,向中國同儕鞠躬,而且說美國不尋求贏者通吃,但是必須分散風險,再次降壓美國過去的說法,從「脫鉤」,到「去風險」,到「分散風險」,這是一個很溫和,無敵意的講法;美國的商務部長同時也即將訪華;而拜登也熱切表達希望在今年11月美國舉辦APEC會議期間與習近平見面。
30年來,整個世界在所謂的「全球化」驅使下蓬勃發展,然而,這樣看重「拚經濟」更甚於政治利益與國家安全的時代即將結束。在新的時代裡,制定經濟政策時會更優先考量地緣政治與產業韌性,創業投資也需要面對全新的挑戰……
台海戰爭風險大幅升高,台灣企業必須做好全面的應對策略,演練因應各種不同的危機情況,並納入「啟動訊號」這個關鍵因素,才能在風險不幸發生前,於正確時機啟動管理機制,以避免難以承受的後果。
MANAGING YOURSELF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LEADERSHIP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