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關係風雨中的寧靜
Shutterstock/Sergey Nivens
近來美國使出渾身解數,希望與中國重啟高層溝通管道。自從2月份中國的高空氣球在美國被擊落之後,中國斷絕了與美國幾乎所有的高層溝通,最近布林肯終於得以訪華,受到國家主席習近平接見,並且於一個月內又在雅加達與王毅會面;財政部長葉倫也已結束中國的訪問,期間她表現地極為親合低調,向中國同儕鞠躬,而且說美國不尋求贏者通吃,但是必須分散風險,再次降壓美國過去的說法,從「脫鉤」,到「去風險」,到「分散風險」,這是一個很溫和,無敵意的講法;美國的商務部長同時也即將訪華;而拜登也熱切表達希望在今年11月美國舉辦APEC會議期間與習近平見面。
企業界有理由因最近兩國的高層接觸,對未來台海地緣政治風險的降溫感到樂觀,不過極可能大失所望,中美兩國的鬥爭將持續惡化,直到中國有一天讓美國認為勢不可為才會改變。
首先大家須謹記,美國認為中國是21世紀唯一能挑戰美國霸權的國家,除非中國不再是威脅,美國不會停止打壓中國。第二、去年習近平確定連任後,中國已定調對美國的大戰略,不再寄望美國改變立場,從以前溫和被動反應美國的打擊,改為積極反擊美國的制裁與壓迫,中國已對美國科技企業實施制裁,在媒體上受不少關注的是禁止美光銷售某些產品給中國企業,且將限制出口稀有金屬鎵與鍺,對美國軍工產業會有一些實質影響。
但是這些反擊的效果極為有限,而且中國打擊美國的工具選項很少,在美國具全面優勢的情況下,美國最近特別對中國「委曲求全」有以下的原因。
第一、中國開始在南海及台灣海峽附近增強壓迫美國機艦,中國軍艦攔截美國艦艇,軍機極為靠近美國偵察機飛行,並且強勢警告美國避免在中國領海挑釁,兩方發生軍事衝突的機會已大為增加,但美國在中國周邊海域作戰沒有明顯的勝算。
第二、中國經濟正面臨改革開放以來最大的挑戰,青年失業率超過20%、地方政府可能大規模破產、傳統經濟發展的動力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