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學院企管講座教授,與唐恩.穆爾(Don A. Moore)合著《決策領導》(Decision Leadership),並著有《沒有最好,只有更好》(Better, Not Perfect: A Realist’s Guide to Maximum Sustainable Goodness, Harper Business, 2020)。
你會因為無法準確預測情勢,無法做出篤定的判斷,而對自己的領導失去自信嗎?只有掌握絕對的肯定,你才會感到放心?遺憾的是,整個市場很複雜,你不可能完美預測;你不妨換一個思路,考慮如何在充滿不確定的大環境中進行有效的管理?本文提供五個訣竅。
美國投資圈最近對「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十分狂熱,2020年,SPAC占美國新上市企業的比率超過50%。但也有人認為,SPAC前身就是惡名昭彰的空頭支票公司,前景並不樂觀。SPAC是投資圈的獲利新模式,或只是一場注定的泡沫?本文將為你解密。
科技改變世界,也讓領導人面臨更多複雜的道德決策。我們該如何透過「快思慢想」的理論,使領導人在決策過程中不受認知障礙影響,做出最合乎道德的決定,為世界創造最大的價值?
「最終提案仲裁挑戰」是個價值非凡的新工具,參與談判的人可運用這個方法,一開始就提出明顯公平的提案,如另一方不講道理,就把相互競爭的提案交付給仲裁人,仲裁人必須在這兩項提案中選擇其一,不得尋求折衷方案。
本文建議如何發現和預防組織裡違反道德的行為。領導人只鍛鍊自己的警覺技巧還不夠,必須幫助組織裡的其他人,克服那些會讓自己無法察覺和根除不當行為的障礙。你可以告訴他們,你期許所有員工都成為一流的警覺者。
大部分的人會覺得自己是有道德的人,包括經理人在內。而且,經理人往往會因為不自覺的偏見,造成「不道德」的決策。本文探討四種偏見的來源,讓經理人可時時檢視自己的決策過程,減少不道德的決策。
為什麼明明是好人,卻常導致壞事發生?為什麼公司明明投入大量時間與金錢,在道德課題的訓練與方案上,企業不道德行為卻還是很普遍?其實,經理人受認知偏差及組織制度的蒙蔽,很容易看不清自己或他人的不道德行為。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