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球在網路安全投入破紀錄的1,500億美元,數據外洩事件卻不減反增。再加上人工智慧的興起,從根本上改變了企業使用軟體的方式,讓軟體更易受到攻擊,本身也更脆弱。本文建議公司做出三種改變,讓網路安全計畫能因應風險日益升高的環境。
網路安全的工作艱深複雜,瞬息萬變,已很少有組織能獨力抵禦入侵。對於缺乏必要人才與資源的企業,「網路安全即服務」(cybersecurity-as-a-service, CSaaS)是最可行的做法,讓組織能借助外部網路安全專家的幫助,防患未然。
企業的董事會雖然重視網路安全,但往往從錯誤的角度進行討論。本文從董事會的組成、討論焦點、與資安長的互動等面向,說明董事會為何無法正確討論網路安全,並建議幾種具體做法,讓董事會確實發揮監督網路安全的角色。
研究指出,大部分的網路安全事件都是人為疏失造成,但如果因此就完全仰賴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反而會造成更多傷害。本文指出,正確的做法應是由高階領導人建立一種既重視科技創新、也重視人類專業知識的企業文化。
隨著IT科技的進步,企業納入愈來愈多的相關技術,因此網路安全也愈來愈有可能受到威脅。企業的董事會不僅需要了解監管機構提出的相關規定,也要聚焦於4個策略領域,與投資人展開對話。
隨著ChatGPT和Bard的推出,世界迎來AI的浪潮。許多組織都在問:該如何善用AI的力量?也有不少人擔心AI將取代自己的工作,甚至對世界造成不可逆的危害(隱私、偏見、錯誤訊息)。哈佛商學院教授彙整8個重要問題,並提供解答。
自從數位時代來臨,能夠更精準掌握顧客動態的技術,令傳統的「行銷組合模型」(marketing mix modeling)看似過時。不過,隨著使用者愈發重視自己的數據隱私,以及蘋果等平台提出相關的限制規定,要準確衡量數位廣告活動對在用戶層級的影響,就變得窒礙難行。那麼,現在是行銷組合模型捲土重來之時嗎?該如何將之應用於數位環境之中?
龐大的使用者數據,蘊藏難以估量的價值,但企業在運用時,無論出於什麼目的或心態,都應該特別注意道德準則,以免引發意想不到的危機……
網絡攻擊的手法推陳出新,導致的後果也愈發嚴重,我們需要改變衡量網絡風險的思維。本文提供三項建議,讓企業可以以改善它們目前的網絡風險措施,如此不但可以管理風險,還可以將風險轉化為機遇。
2022年是不確定的一年,經濟動盪、勞動力衰退、氣候變遷、網路威脅、新科技狂熱等等,都讓企業面臨鉅變,有的甚至失敗收場。企業要從這些不確定性學到哪些教訓,經理人要掌握哪些重點才能創新,為組織創造商機?本文帶你來看看。
雖然量子電腦的運作,如今還只能存在於實驗室中,但距離走進主流市場,已是指日可待。在此之前,企業如何因應這項技術可能帶來的破壞?我們回顧過往重大技術轉變的前例,發現在新舊技術混合的過渡時期,企業會運用結合新與舊的解決方案,在今天的現實和明天的潛力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資訊技術公司印福思(Infosys)就已經開始嘗試這種混合策略,讓我們看看它是怎麼做的。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MANAGING YOURSELF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