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領導人了解,唯有以獨家數據訓練AI,才能充分發揮AI的潛力。然而,公司數據不夠多、公開可用的數據過於一般、使用個人數據又侵犯隱私,都是必須解決的問題。本文建議企業採取「數據協作」,來打造獨具特色的AI。
生成式AI問世一年多以來,帶來鋪天蓋地的衝擊!2024哈佛商業評論管理年會今(4)日舉行,探討企業如何擁抱AI新時代的來臨。除了《哈佛商業評論》英文版總編輯殷阿笛(Adi Ignatius),以及國際知名「量化未來學家」艾美.韋伯(Amy Webb)等國際大師,本場年會也邀請AWS香港暨台灣總經理王定愷、政大講座教授吳思華發表演說。
面對生成式AI,領導人要主動出擊,不能坐等解決方案出現在你的面前。《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今日(9/4)舉辦2024年管理年會,首先登場的講者為《哈佛商業評論》英文版總編輯殷阿笛(Adi Ignatius),他以「AI浪潮下的管理創新」為題,從自身經驗出發,與台灣讀者分享對AI的觀察。
行銷人員在運用生成式AI時,須了解4C良機:客製化(Customization)、創造力(Creativity)、連結性(Connectivity),和認知成本(Cost of Cognition);與4C風險:編造虛構(Confabulation)、消費者反感(Consumer Reactance)、版權(Copyright),和網路安全(Cybersecurity)。並以「DARE架構」來協助行銷人判斷如何活用這項技術——分解(Decompose)、分析( Analyze)、實現(Realize)、評估(Evaluate)。
【#146-2】人無完人,生成式AI也是。
從2022到2023年,數據外洩事件增加了20%。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學院資訊科技講座教授史都華.麥尼克(Stuart Madnick)專攻網路安全,他研究之後發現,數據外洩激增的原因有三:雲端組態錯誤(misconfiguration)、新型勒索軟體攻擊、利用供應商系統的漏洞;並提出相應的解決之道。
人工智慧很有可能顛覆我們現有的經濟。公司的董事會當然必須審慎加以因應。一個比較好的做法是,董事會透過仔細研究各種可能情境,來預測未來並制定適當的策略。
近來,「AI符合人類價值觀」不但是監管機關的要求,也是產品差異化的條件。為此,提供AI產品與服務的企業,必須在開發流程的各個階段都計畫好應如何納入人類價值觀。
大家都知道數據很重要,但大多數的數據主管或資料主管都無法創造價值、衡量價值、展現價值,甚至為價值訂價。本文釐清數據長可以創造價值的四個領域,並分別描繪各自的價值主張,以及衡量這些價值的具體指標。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企業若想留住顧客,應該要妥善管理「善的科技」,為科技負起責任,讓科技為社會帶來更大的益處。而要管理「善的科技」,本文提出了3個方法:建立信任、提倡多元與包容、讓社會做好準備。
2021年,美國殖民管線公司(Colonial Pipeline)被勒索軟體攻擊,造成美國東部燃油供應鏈中斷,民眾恐慌搶購汽油。由此可見,網路威脅的破壞,不會止於數位世界。本文提出六項建議,幫助執行長們加強組織安全、應對網路攻擊,順利尋求政府與專家的協助。
LEADERSHIP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MANAGING YOURSELF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