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與神經科學 員工寧可向AI訴苦?心理學家提醒:別讓領導失去同理的溫度
員工寧可向AI訴苦?心理學家提醒:別讓領導失去同理的溫度
AI Is Making the Workplace Empathy Crisis Worse
- 心理學與神經科學
- 托比.萊斯特 Toby Lester
- 2025/11/03

Illustration by Ryan Todd
史丹福心理學家賈米爾.薩奇(Jamil Zaki)指出,同理心不是弱點,而是職場超能力;但領導人認為自己更有同理心的同時,員工的感受卻是另一回事,甚至年輕世代更傾向於對AI闡述職涯心聲。在AI興起、組織人心漸冷的當下,如何讓人類獨具的同理心成為文化核心,將會是關鍵。
我們對今日的領導人抱持前所未有的高度期待,其中一項就是必須展現高度同理心。但過去情況並非如此。事實上,直到最近,許多人仍認為領導人的同理心是一種弱點,而非優勢。領導人不該表現出情緒上的理解,而應該展現強硬態度。
在《發揮同理心不等於掏空你的情緒》(《哈佛商業評論》2024年1月號)一文中,長期研究同理心的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賈米爾.薩奇(Jamil Zaki)徹底顛覆了上述觀點。「同理心不是弱點,而是職場的超級能力。」他引述數十項研究證據寫道。「員工如果置身於一個富有同理心的組織,會更滿意自身的工作、更願意冒險發揮創造力,也更有可能幫助身邊的同事。他們表示自己感到職業倦怠(burnout,又譯過勞),或是在身體方面出現壓力症狀的可能性大幅降低,而且面對逆境也會展現更強的韌性。這樣的員工往往也安於其位:2022年蓋洛普(Gallup)一項涵蓋逾15,000名美國員工的調查顯示,如果雇主會關心員工,那麼員工主動尋找新工作的可能性遠比其他員工還低。」
薩奇指出,問題在於領導人可能為了展現同理心投入過多心力,一不小心反而會導致自己倦怠。他的文章結合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的研究成果,為領導人提供了一套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