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觀察,不同年齡層對AI的使用差異極大。許多人以為AI屬於年輕世代,熟悉科技的人才學得快、用得好;但Google台灣區前董事總經理簡立峰則指出,真正能駕馭AI、用出深度的人,其實是擁有專業經驗的大人。AI時代的典範轉移,讓「薑是老的辣」成為職場新優勢。
由《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主辦的2025 HBR管理年會,於8月27日隆重登場,主題是「川普2.0 × AI:迎戰雙重變局」,邀請多位世界級的專家學者,剖析企業應有的「雙軌轉型」策略,更提出AI在組織領導下的具體應用場景,希望協助台灣產業界迅速洞悉現今的政經趨勢與未來的風險機會。這其中講者,也包括了國立政治大學副校長蔡維奇,他在本日以「以人才為本、領導致勝:領導者必備的人才戰略思維」為主題發表見解,更進一步剖析由於Z世代崇尚聰明工作,現在企業吸引人才的方式正在改變。
【S2#37-2】職涯下半場,繼續穩坐,還是勇敢轉彎?
【新世代領導】年輕員工離職率高的原因之一,是他們希望在工作上擁有更多自主權,而這點看似「不聽指揮」或「爭奪權力」,往往令資深主管無所適從。其實關鍵在於「給予參與感」,而非「讓出決策權」。
【新世代領導】年輕同仁的高流動率、低投入度等問題,皆會影響業績表現。深究原因,可能都不是獎勵制度或流程管理出問題,而是主管與年輕員工兩代人之間,對彼此都存在誤解而導致衝突。破解偏見,找到坦承溝通、彼此尊重的合作方式,才是上策。
【新世代領導】有些主管認為年輕員工不會主動回報工作進度,是不夠積極、抗拒命令的表現,而予以譴責;實情並非如此,單方面的責備,可能導致年輕員工更沉默、甚至離職。釐清年輕世代不愛回報的心理因素,才能建立良好的回報機制。
【新世代領導】關稅戰打響,企業領導層都做好準備咬牙備戰,但年輕的同仁會跟自己同舟共濟嗎?如果高層沒有留意公司內的「世代共識落差」,很有可能就從「上下一心」變成「上下異心」。領導人可掌握三大策略,避免年輕員工成為壓垮駱駝的稻草。
隨著Z世代進入職場,世代摩擦愈加頻繁,「上一輩」的主管常感到年輕員工不懂應對進退的默契,個人行事風格強烈,欠缺「職場感」。這種世代理解差異導致的問題,該如何因應?
【新世代領導】反向導師制是指由年輕員工指導資深員工,是打破世代壁壘的方法之一,不過,年輕員工可以「開什麼課」呢?有哪些強項可增加公司的競爭力?
【新世代領導】許多高階主管都樂於表達自己願意「向年輕人學習」,但如果真正推行「反向導師制」,也就是實際讓年輕員工來指導資深員工時,接受度卻不高。如何打破世代藩籬,讓溝通與學習不再只是單行道?
【新世代領導】比起在一間公司裡擔任全職、專心一志地工作,年輕世代更偏好「非典型工作」,如變成自由工作者、零工工作者、部分工時或兼職。與其固守「加強同仁對企業的忠誠度」的做法,不如接納年輕人對於工作的多元思維,重新打造能夠吸引他們的職場。
Digital Transformation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MANAGING YOURSELF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