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變化的速度愈來愈快,尤其在經歷一場史無前例的經濟大風暴之後, 商業環境更是大不相同。因此,不管你是企業主,還是小職員,都應該瞄準這樣的變化, 重新思索因應的對策,才能夠在未來占有一席之地。
進入21世紀,企業面臨三波大轉型,加上這波不景氣的推波助瀾,企業創造績效的壓力 尤甚以往。所幸,數位科技創新仍有很大的發揮空間,企業應充分發揮數位科技的潛力, 善用公司全體員工、甚至公司以外人士的智慧,掌握這三波大轉型的機會,創造企業的永續發展。
歷史告訴我們,金錢與權力總是攜手並進、相伴而生。 然而,就目前的發展趨勢看來,這場經濟大危機結束後,美國金融體系會削弱, 國家實力卻會大幅提升。隨著全球金融體系重整,經濟霸權會大洗牌嗎?
在挺過經濟衰退後,危機並未解除,另一波威脅正悄然接近:基礎建設容量不足! 在經濟全力復甦之際,如果運輸網不足以支撐,勢必會拖慢全球企業的營運。 不過,危機也是轉機,能掌握這波脈動的企業,就是下一波的贏家!
原本為了專注在創新,而選擇大量外包的美國產業界,在經過幾十年後, 昔日的核心能力與競爭優勢卻逐漸喪失,再也無力發展攸關經濟重建的下一代高科技產品。 因此,作者呼籲應重建技術性營運能力,才有永續成長的機會。
你一直認為,公司能夠經營運作,是秉持理性原則:不管是顧客、員工,還是經理人,大家都會做出合理的決策。但其實,真正驅動決策的,從來就不是理性!要力挽經濟困局,現在,該是放棄這項假設的時候了。
以前,企業執行長認為,只要照顧好股東利益就夠了。然而,如今看來是不夠的。 除了投資之外,企業還必須重視顧客、員工、供應商,為這些利害關係人創造最大的價值, 如此才能讓企業永續經營下去。
面對企業醜聞與經濟危機,美國政府再度出手干預企業。不過,這次的做法大不相同, 不再是小羅斯福在大蕭條時期的管制方式,而是善用誘導,來取代壓制。 因此,企業可以換個角度,思索如何與政府合作,創造雙贏的局面。
經濟大衰退後,該怎麼做才能振衰起敝?例如,企業目睹金融海嘯造成重大損失後, 是否應該降低追逐風險的欲望?而政府目前這樣過度慷慨的紓困行動, 是否就能防範舊事重演?這些議題,不只是經濟問題,更是道德問題.....
在經濟衰退之際,預算逐步緊縮,但風險一直都在, 不會因「節流」而減少或消失;甚至會因安全措施不足, 導致安全威脅大幅升高。其實,只要用對方法, 就能以最精簡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 徹底防堵企業安全亮起紅燈。
兩位大師級的作者,針對「平衡計分卡」這項績效評估工具,提出更寬廣、深入的應用方向。他們認為,運用這種評估方式,可以制定策略、融入管理流程,激發企業在產品、客戶、市場開發等重要領域上,取得突破性的成長。
受到全球危機的影響,金融服務業高階主管,正準備面對管理規範的大翻修;不過,或許很少人想過該如何因應來自四面八方的密集檢視,其中包括大眾、非政府組織、外國政府、媒體、智庫,以及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等組織。
因經濟不景氣而裁撤資料中心的公司,可能會發現,他們其實可以迅速提升或刪減電算容量,在這樣變動的年代,這會是一大優勢。
能源公共事業商業模式的基本假設,有嚴重的問題,各行各業的公司都可能受到影響。
多國籍企業與他們在新興市場的製造伙伴,必須針對全球不景氣,重新思考如何管理他們的關係。
不景氣過後,開發中國家會進入突飛猛進的時期,因為,大家不只看上他們的原料與勞工,愈來愈多公司更看好他們的消費者。因此,很有可能促成更多自由貿易協定(FTA),各國透過自由貿易協定,來降低或免除特定物品的關稅,這對全球化企業的策略與營運來說,是別具意義的。
經濟低迷之際,最明顯的現象,就是空盪盪的店面,與死寂的購物商場。在消費者減少開支下,許多零售商紛紛關閉分店,或是乾脆結束營業。擔任喬治亞理工學院建築系系主任的建築師愛倫.丹南-瓊斯表示,空屋率很可能會比2008年高出一倍以上,拖垮繁榮時期舉債擴建購物中心的業主。
專訪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朱敬一 台灣產業如何引爆策略性關鍵變化?如何透過策略性關鍵變化,迅速調整產業模式?以下是朱敬一的專訪內容摘要。
時序進入2009年下半,21世紀迄今最大規模的金融風暴肆虐全球,差不多要一年了。景氣何時真正好轉,大家都不敢說,但情勢看似已逐漸回穩,企業勢必得思考「後風暴時代」該如何做。但在決定策略和行動之前,恐怕必須先問一個問題:情勢改變了嗎?
雖說領導人必須有獨當一面的能力,但面對提升業績的沉重壓力,TrakVue的執行長真的非常需要幫助。 然而,儘管他嘗試向不同的管道求援,都無法獲得實質上的幫助。 幾乎求助無門的他,此刻,正在前往董事會會議的路上......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