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地緣政治動盪等因素加劇,各國政府開始推出相應的產業政策,涉及廣泛。公司領導人不應被動接受,而是主動了解情勢,甚至採取行動影響政策制訂者,形塑新的發展之道。
俄烏戰爭中,被摧殘的烏克蘭基礎設施及經濟活動,加上數以百萬計的難民,將對歐洲形成巨大負擔。普丁的行為無法預測,但他若出手,將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巨大風險,經營管理者不可不慎。
中美激烈鬥爭後沒有人會倒下,這將是一場雙贏的戰爭,而且中美的政治、經濟、社會將逐漸匯流。匯流的過程中將形塑未來的全球經濟與企業經營環境,並存在一些風險,但風險中也蘊藏了機會,如何利用機會,並同時管理風險,將決定企業與個人能否在中美的未來中脫穎而出。接下來以台商為例,說明企業可以如何思考自己可能採取的策略。
2022年仍將是個很有趣的一年,由於美國及台灣股市已經連續漲了幾年,媒體都在討論有哪些可能影響2022年經濟及股市的風險。大家不約而同地提到通貨膨脹帶來的升息風險、新冠疫情的變數,而中美關係更是大家關心的重中之重。 中美鬥爭不僅將影響2022年,也將長期攪動未來的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根據政治大學財務管理榮譽教授周行一的全盤分析觀察,中美在激烈鬥爭後沒有人會倒下,這將是一場雙贏的戰爭,中美的政治、經濟、社會將逐漸匯流,並且形塑出未來的全球經濟與企業經營環境。 做為企業經營者的你必須了解,中美「戰爭」的趨勢將如何影響這個世界,以及你的企業與投資;且要同時把握機會、管理風險,因為這將決定你的企業能否在中美競合之中脫穎而出。
本文以衡量一個國家「經濟規模」的GDP,以及「富裕程度」的人均GDP,來評估中國經濟何時可趕上美國。若按「經濟規模」的GDP,有兩種算法,第一種依據2015年價格折算後的GDP,中國會在12年後的2033年超越美國;第二種依據購買力平價GDP(PPP),中國則早在2013年就超越美國了。然而,若依據「富裕程度」的人均GDP來看,中國直到2050年,仍無法超越美國。
經濟學家的一項調查預測,美國與中國的經濟與科技差距會持續縮小,中國政府愈趨強硬的外交手段,也引發關注。進入拜登時代,中美關係會呈現什麼走向?依目前情勢來看,中國自新冠疫情恢復的復原力較高,但內部仍存在許多經濟與社會問題,需要積極解決。中國是否能在拜登執政的未來幾年內,達到真正與美國分庭抗禮的程度,值得關注。
過去數年,全球化觀念受到擁護;但在這幾年,「國家主義」的國內觀點又有崛起的趨勢。這兩種觀點各有優勢,高階主管必須兩者兼顧,解決之道是採行能兼容全球主義與國家主義的矛盾思維。此外,企業主管在做決策時,要同時從全球主義與國家主義兩方的角度去思考;若必須並列比較這兩者,也要盡量從兩方都各自找出一些觀點,把它們整合起來,據以做出決定。
對於向中國採購而焦慮的公司來說,印度是日益可行的另一個選項,擁有最大的未開發潛力。印度在價值鏈中的地位大為提升,供應美國從航天設備到將近40%的非專利藥品。許多印度供應商已蓄勢待發,準備好要進入第一世界市場。
本文提出歐洲未來三種可能的國際聯盟。
LEADERSHIP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MANAGING YOURSELF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