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轉型 行業巨擘派拉蒙為何星光殞落?揭密富不過三代的雷史東家族

行業巨擘派拉蒙為何星光殞落?揭密富不過三代的雷史東家族

rafapress/shutterstock

在變化快速的這個時代,企業往往需要看清局勢,並順應趨勢才能成功存活。本文以雷史東家族為例,帶你了解家族企業如何做出決策。

薩默.雷史東(Sumner Redstone)的父親,於1936年的美國波士頓,在他的地下賭場老闆與市長朋友支援下,成立「東北影院」,經營連鎖電影院,並將猶太名改為「雷史東」(Redstone),黑白兩道通吃一路風生水起。

雷史東身為一位優秀的長子,於高中第一名畢業,3年讀完哈佛大學。哈佛法學博士畢業後,於32歲加入家族企業經營。此時東北影院擴大改名為全美娛樂(National Amusements),然而家族內部不和諧,弟弟愛德華(Edward)於1971年起訴創辦人父親及哥哥,此舉驚天動地,促成了雷史東於隔年50歲接班。弟弟愛德華的股權被家族公司買斷出場,雷史東也先後買回弟弟兩個小孩的股權,一統天下掌權。

二代蛇吞象建立的媒體帝國

雖然二戰後經濟復甦,娛樂需求暴起,但是隨著新技術的發明,有線電視台的發展,讓電影院業者紛紛將目光轉向上游內容。雷史東也意識到掌握優質內容的重要,1980年代開始借貸,大舉投資電影公司股權,如福斯(Fox)、華納(Warner)、米高梅(MGM)及哥倫比亞(Columbia),大賺一筆,也奠定他垂直整合的策略。

Viacom於1971年從哥倫比亞廣播電公司(CBS)分拆出來後,擁大量有線電視、電影頻道及電台,一直是各家媒體大亨覬覦的對象。1985年華納因為投身電子遊戲需要現金,便出售青少年流行文化標竿的MTV業務給Viacom,這更讓Viacom成為各方垂涎對象。

Viacom的管理層於1986年提出私有化收購報價29.7億美元,終於觸發各界的收購大戰。雷史東賭上控股公司的全部身家向銀行借款,經過四個多月的拉鋸戰,你來我往四次競價後,終於以34億美元的代價,於1987年吞下比全美娛樂大五倍大的Viacom。此舉讓時年63歲的雷史東成為媒體大亨,尤其是旗下節目水漲船高,公司股價暴漲。

二戰後的「派拉蒙法案」限制戲院不可從事電影製作。然美國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鬆綁條款後,各方資本整併,形成各大媒體板塊,默多克(Rupert Murdoch)買下福斯,時代(Time)與華納合併,索尼(Sony)收購哥倫比亞,松下(Panasonic)收購環球影業(Universal),行業大哥迪士尼(Disney)不會出售,只剩下好萊塢最古老的派拉蒙影業(Paramount)令人垂涎,然而當時派拉蒙的利潤為Viacom的5.3倍有餘。

派拉蒙創立於1912年,身為好萊塢最老牌的影業公司,具有崇高的江湖地位,並與Viacom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派拉蒙於1929年收購了1927年成立的CBS 49%的股權,而Viacom更是從CBS分拆出來的,人員系出同門;派拉蒙更是電影院業務出身的雷史東所崇拜的對象。

為了收購派拉蒙,雷史東不惜槓上另一個買家,由派拉蒙前董事長──媒體大亨巴瑞.迪勒(Barry Diller),以及其領軍的QVC電視購物。Viacom更與百事達(Blockbuster)換股合併,估值84億美元,以獲取帳上12.5億美元來充實現金。1994年,經歷漫長的收購拉鋸戰後,Viacom終於以100億美元高價收購了派拉蒙50.1%的股權,進入媒體行業的大聯盟。也形成了利用沒有上市的全美娛樂,控制兩個上市公司(Viacom及派拉蒙)的三層控股結構。

面臨內憂外患的失智老人

多年連續不斷地蛇吞象,也讓雷史東債台高築。因為收購派拉蒙,Viacom扛上逾百億美元債務;此外,雖然派拉蒙及MTV業績長紅,但高價收購的百事達因錄影帶快速被DVD取代,拖累Viacom股價腰斬,迫使雷史東在1998年以不到5億的代價賤賣20%百事達股權,最終於2004年全部脫手百事達股權,認列大幅虧損出場。

此時CBS找上門來提議抱團取暖,雖然收購電視台不合雷史東「內容為王」的策略,雙方(Viacom與CBS)還是在1999年迫於情勢合併,成就了356億美元的合併,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合併案,成為僅次時代華納的第二大媒體。隔年並加購少數族群UPN電視網的50%股權,以便合規反壟斷法的上限規定。此時市值高達422億元。

內憂外患陸續出現,經歷過互聯網泡沫化後,為了降低虧損壓力的合併並未出現綜效,Viacom股價下跌了1/3。雙方於2005年再度分拆成兩家獨立公司,CBS專注電視業務,而Viacom經營娛樂產業,雷史東為兩家公司董事長,但由不同專業經理人擔任CEO。

雷史東與妻子多年不合,妻子於2002年再次提出離婚訴訟,雖然沒有分走一半財產,僅分走年收入的一半,但妻子要求將雷史東所有的股權設立信託,一半由妻子持有,另一半由她兒女及後代所有,若妻子過世,也轉信託持有。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雷史東的父親要給孫子女的股權,早已被雷史東私吞,弟弟愛德華告上法庭,2006年55歲的兒子布倫特(Brent)也起訴父親及控股公司全美娛樂。最終,全美娛樂以約2.4億美元的代價收購布倫特1/6股權收場。

雖然妹妹莎莉(Shari)得到父親重用,很早即任命為公司副董,但獨裁的雷史東容不下不同意見。雙方都是出名的脾氣暴躁,經常意見分歧。

2008年金融風暴,全美娛樂負債超過15億元。為了還債,雷史東不想再投資想出售,擬出售帳上118家影院還債,莎莉則想投資電影連鎖,雙方意見相左,互告經營不合格及忘恩負義。

同時,雷史東花了25年注資7億美元的Midway電子遊戲公司陷入倒閉風暴。2000年時,Midway仍為第四大電玩發行商,但2007年雷史東為了獲取7億美元的虧損稅務減免,以10萬元出售所有股權及債務,最終導致2009年Midway破產。此時雷史東已86歲。

2015年,雷史東驅逐陪伴十多年的看護女友,取消其醫療照護代理人資格。前女友提起訴訟,稱他精神失常做出不當決策,雷史東最後獲勝。

雖然理念不合的莎莉曾被趕出家門,也重新和好成為集團掌門人,但被撤銷信託受益的孫女控告莎莉透過孤立及操控雷史東這個老人,來達到她的目的。最終各方在2016年大和解,孫女也被納入遺產信託之一。

三代收拾殘局的接班三部曲

2016年,法院判定雷史東精神失能被迫辭去職務,終於讓他退居二線,並指定老臣道曼(Philippe Dauman)掌權,成為勁敵的莎莉冷眼旁觀。

同年,中國潛在買家提出估值超過100億美金的收購提案,為合理價格的兩倍。道曼為此召開董事會,雷史東最終反悔並將他從董事會踢除,公司付出7,200萬美元資遣費的昂貴代價。

莎莉排擠老臣成功,被任命為董事會副主席,並推薦友好的穆恩維斯(Les Moonves)為CEO,但2018年的性騷擾指控讓穆恩維斯下台,莎莉成為集團董事會主席,全面掌權,最終得在2019年12月讓Viacom及CBS兩者再度合併。合併後的市值為259.7億美元,再度讓鋼索上行走的集團得以暫時穩定。

雖然是再度合併,但與前次合併的景況大不同。Netflix訂閱服務的崛起讓有線電視業務大幅衰退,科技對手如AT&T收購華納,蘋果(Apple)夾帶龐大資金進入內容市場,新媒體如TikTok正在爭取消費者眼球,行業大老迪士尼已經超過市值2,000億。面對串流媒體及科技巨頭跨業夾殺傳統媒體,沒有轉型成功的ViacomCBS從行業老二成為倒數老二,昔日的光輝成就卻已成為傳統媒體轉型不成功的代表。

2020年雷史東97歲去世,三代的莎莉終於取得全面控制,但接班太遲,仍然不敵殘酷現狀。淹到喉嚨的財務壓力從未停歇,新冠疫情讓戲院完全停擺,所有拍片計畫幾乎全告中止,更是雪上加霜。原有的MTV已經落伍,電視頻道正在被市值超過千億的Netflix侵蝕,推出的訂閱服務Paramount+也未如計畫成長。自從2019年以來,市值已蒸發超過180億美金,公司名稱從2019年的ViacomCBS在2022年改名為派拉蒙,雖然其中已經包含原來的派拉蒙,Viacom及CBS三者,但迄今總和市值僅剩80億美金,股價仍在如自由落體般下跌。

面臨經營困境,莎莉可以繼續收購更小的同業,如探索(Discovery)、獅門(LionGate)、米高梅,但莎莉現年已經70歲,還需拖上多年痛苦整合;也可以與規模差不多的索尼整併;或簡單賣給更大的公司停損出售。她也可以消減成本減少損失,出售非核心資產,再拖一陣子等待股價復原。

經過半年的市場測試,以及多家私募基金出現提案,最終收購方浮現,收購財團由Skydance及私募基金聯合組成。Skydance是新起之秀,曾與派拉蒙長期合製電影,如《星際爭霸戰》(Star Trek)等大片,大股東是甲骨文(Oracle)二代大衛.艾里森(David Ellison),背後挟著甲骨文富豪父親的充沛資本與資源。

內心糾結的莎莉起先深信這是個最好的退出,更解雇了與她衝突的CEO巴基什(Bob Bakish),以3個執行長辦公室高階主管取代,但期間買方砍價,導致她猶豫不決中途臨陣縮手,此舉震驚市場。

最終雙方於2024年7月7日敲定一個複雜交易,買方將總共投入超過80億美元,將Skydance與派拉蒙兩家公司整併。先支付24億美元給全美娛樂取得控股權。第二個部分由派拉蒙發行新股換股Skydance,雙方二合一,估值約為47.5億。第三部分,注資15億現金給合併後的公司改善財務結構還債,並以45億美元取得其他股權,雷史東家族至此全部退出。

學習點

詭譎多變的今天,局勢變化快速,沒有永遠不變的產業,只有不斷轉型的企業。面臨跨業整併、典範轉變、需求轉移,企業只有看清局勢,順應趨勢見風轉舵,才有存活的機會。一直留戀過去,而不轉型未來,只有死路一條。從這個個案可知,家族企業要能大破大立成功轉型,需要有穩固的家族股權支持,而家族和樂才能讓家族成員共同做出明確的重大決策,家族與企業是一體兩面的命運共同體。

讓家族成員接班,未必是傳承的唯一選項,或許當權的掌門人應該看清事實,評估外部局勢與內部實力,企業未來是否還有機會存續?如果機會不高,或許最明智的決策,就是「不要傳承」!趁企業還有價值的時候,提早出售套現出場,才是明智之舉,不要拖延困難的決策,把災難留給後人,勇敢決斷不要歹戲拖棚,在有選擇時「捨得」,不要最終沒選擇被迫「得捨」,才是企業家最重要的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