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讓許多公司改採混合型工作模式,傳統的績效評估方式因此也必須改變。如何改變才能讓績效評估更公平?專家建議,首先你要強調公司的文化與價值,其次績效指標要持續追蹤,最後則是善用科技分享指標達成進度。
後疫情時代許多員工期待混合型工作模式,企業的工作空間到底該如何設計,才能符合這種期待?作者透過重新設計LinkedIn總部,得出了三個心得:容納所有使用案例、包容多元勞動力以及不斷測試與調整。
早在疫情改變工作模式之前,甚至是公司成立的那一刻,GitLab就是一個成員四散在世界不同地點的組織。即便日後公司擴大規模,員工依舊保持全面遠距的工作模式。這是怎麼辦到的?執行長席布蘭迪不藏私,希望將這份經驗推廣給更多企業。
人才流失是當前許多公司面臨的問題,那麼,給予獎勵津貼、准許遠距工作,滿足他們最迫切的渴望,就可以解決問題嗎?沒有那麼簡單。領導人需要重新盤點以四大關鍵要素組成的員工價值主張系統,才能真正掌握人才的心。
我們直覺認為,如果要達到有效的學習,就必須讓學習者與指導者共處一室。那麼,在遠距工作或者混合工作模式愈發普遍的情況中,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嗎?可以。其實人類的大腦並不擅長分辨自己學習成果的好壞,所以傳統上認為眾人必須聚在一起才能高效學習的認知,並不全然正確。不過,在虛擬環境中學習,的確有許多挑戰需要克服,本文提供的建議將排除這些障礙。
隨處工作、遠距工作的工作型態,已經愈來愈普遍,不僅許多公司將之視為招募人才的誘因,甚至有些國家也敞開雙臂,迎接跨國際的遠距工作者,也就是所謂的「數位遊牧工作者」。這些國家並不在意該名工作者是不是在本地工作,而是看重他會在本地生活與消費,而這不但促進在地經濟,也不會影響在地居民的就業名額,可謂一舉數得。
處在遠距環境時,線上團隊有可能在毫無徵兆的狀況下變得越來越不和;就算領導者在實體辦公室時受到團隊愛戴,也可能嘗到失敗。本文列出領導者常會遇到的6個挑戰,解釋在執行遠距工作時,這些挑戰會如何出現,並提出已證實過的克服方法。
《在工作新世界競爭》一書的作者啟斯.費拉齊接受《哈佛商業評論》英文版總編輯長殷阿笛訪問,談到不斷有人在討論:「大家什麼時候都要『回去』工作?」。費拉齊對此不以為然,他認為,我們應該以這次的機會為轉捩點,而不是設法回到疫情前的世界。我們需要學習新時代的生活方式。我們應該是『前去』工作,而不是『回去』工作。
【#6-5】只要有人社群顧問在「遠距工作」上一直是滿先驅的位置,從過去就有「每週五固定WFH,一個月額外申請4天WFH」的制度,到近期開始實施「不限天數申請 work from anywhere」。這樣彈性自由的型態,讓許多工作者心生羨慕。
【#6-3】你聽過傳統辦公室與居家工作混合的工作形態嗎?
【#6-2】你嚮往在海邊小屋或山間木屋辦公嗎?
EMPLOYEE RETENTION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LEADERSHIP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