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業評論》特約編輯。
新冠疫情改變了全世界,尤其是經濟與商業。我們到底從中得到什麼危機管理的教訓?本文介紹的4本新書以及一個部落格,分別討論了美國政府處置不當、公部門缺乏良好管理能力,以及某些避險基金既富遠見又短視近利。
想像一下,有2,000人特地搬到某個並非主要都會區的城市,而且他們都是遠距工作者,這是什麼情況?在美國,有一個整體經濟發展並不突出的城市,打算藉由吸引遠距工作者的遷入來改變當地的產業結構。這個計畫真的可行嗎?
研究顯示,在大衰退後陷入停滯的公司,很少做應變計畫。當景氣走下坡,公司便轉為「求生存」模式,大幅削減開支。而在負債、決策、人力管理、數位轉型四個領域勇敢挑戰傳統的公司,便能挺過衰退,並在之後蓬勃發展。
哪一個重要:「護城河」或創新?
我們為何對大企業又愛又恨?
你在工作上使用電腦的比率愈高,待遇愈高。
一項新研究指出,遵守隱私規則的產品不一定就較差。
美國企業若真的只重短期,理應已輸給外國競爭對手,但這情況大致沒有發生。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