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警察之女,傑辛達.阿爾登(Jacinda Ardern)從小就對公共服務抱持興趣,但對紐西蘭政治的「血腥運動」(blood sport)則存有戒心。但最終她還是鼓起勇氣參選國會議員、黨魁,最後則是總理。從2017年到2023年,她帶領國家因應一連串危機,包括狂牛症爆發、大規模槍擊事件、水災、野火,以及新冠疫情。她的新回憶錄名為《一種不同的力量》(A Different Kind of Power)。
無論 TikTok 在美國是否被禁,都影響深遠。本文請到三位專家解讀 TikTok 命運的意涵。康乃爾大學的莎拉.克雷普斯認為,這項禁令顯示科技競爭已成為地緣政治的戰線;哈佛商學院的安迪.吳認為,企業必須做好準備,網際網路隨時可能變得更封閉;大西洋理事會的康斯坦丁諾斯.科邁提斯認為,這項禁令可能會對全球網路治理產生深遠影響。
2024年對永續發展來說非常艱難,期間有三大問題最值得關注:選舉和政治動盪威脅社會進步;企業在推動永續與追求ESG上不敢聲張;永續發展報告讓企業不堪負荷。儘管如此,企業若有勇氣挺身而出,彌補國家政府減少的幫助,2025年仍能重回創造繁榮世界的道路。
面對社會或政治議題,企業究竟是要表態或不表態?如果表態,會帶來何種風險?本文以扎實的研究為基礎,提出4個準則,可以有效降低顧客反感,穩住原先的市占率。
2017年底,美國和北韓爆發戰爭的可能性有五五波。面對這樣的危急局勢,哈佛談判專家、人類學家威廉.尤瑞(William Ury)假設自己是編劇,用Photoshop製作一系列想像川普和金正恩見面的照片,最終讓對立的雙方共享勝利。
現今,因為不滿左派的倡議與「覺醒」理念,一股「反ESG」運動正在興起,讓企業放緩了ESG作為的腳步。要在這種環境中與利害關係人溝通十分困難,領導人需要了解ESG或永續概念是如何被用作批評的工具,並且評估這些批評者是否真誠。本文作者提供一個2×2矩陣,提供實用的應對策略。
美國為了降低與中國發生軍事衝突的機率,因此進行風險管控。方法之一是維持軍事溝通管道,以及提出「小院高牆」的競爭邏輯,而台灣廠商若掌握好時機,就可能左右逢源。
地緣政治動盪然領導人重新思考自身的供應鏈布局,依照各組職不同的「供應鏈邏輯」(supply chain logics),本文提供三種應對策略,以因應潛在的危機與風險。
如今世界大多數人都要求企業要對重大的社會或政治議題表達立場,但稍有不慎,恐怕會引爆負面輿論。企業不妨從「管理利害關係人」的角度著手,採取相應之道,並藉此取得成長。
【#127-5】本集來賓:新竹市市長高虹安
氣候變遷對我們環境的影響不容忽視,本文指出了2023年永續性的雙重性,並敘述這一年企業永續性的3大關鍵主題:反ESG運動對企業造成困擾、中國引領世界走向潔淨經濟的臨界點、不斷增加的報告要求與規定。
LEADERSHIP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DEVELOPING EMPLOYE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